豐輝
摘 要:高職院校信息類專業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下進行創新創業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的專業背景,有優于其他專業進行創新創業的條件,但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平臺載體缺乏、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能力素質不匹配、適應學生創新創業需求的教學管理體制不健全等問題阻礙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本文基于共青團服務信息類專業高職學生的特點,通過搭建創新創業“三課程”運行平臺、打造“三類型”師資隊伍、健全“三維度”保障機制三條路徑建立“三個三”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提出了有效促進信息類專業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高職學生;信息類;創新創業;能力提升
一、主要目標
通過在大學生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來強化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心理品質,豐富創新創業知識和提高創新創業技能。構建“第一課堂創新創業基礎過程—第二課堂創新創業延伸過程—第三課堂創新創業實踐過程”“三課堂”運行模式,讓創新創業實踐與專業學習有機的結合,有效整合創新創業資源,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提高學生就業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構建“三課堂”運行模式
學院設計創新創業教育運行的“三課堂”模式,讓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加強其創新創業能力。
第一課堂:基礎過程。通過課堂教學,在專業的學習中,一線專業教師滲透創新教育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融入創業教育理論知識,讓同學們了解什么是創業政策、國內外創業現狀,典型創業案例等內容。
第二課堂:延伸過程。學院2015年2月份組建了學創青年俱樂部,讓有意向創業的同學參與課外社團活動。社團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創業講座、企業調研、團隊建設等活動。今年12月份社團組織了全國高校創業者交流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創業者30余名在一起進行交流。學院創建創業者微信群,定期在群里分享創業知識與案例。開設創業沙龍,邀請校內外創業成功人士來分享他們的創業故事。2015年7月份我院組建“尋訪校友,傳遞問候”實踐隊,學院100余名大二學生對創業校友進行了訪談,并形成了訪談報告供大一學生學習,同時積極發揮創業校友的典型示范作用,在校園內,通過校園網、團委微信公眾平臺,對校友創業事跡進行全方位立體宣傳,引導校友積極參與營造創業文化氛圍,激勵大學生不開拓進取,敢于創業。學院組織“挑戰杯”創新創業競賽、省新苗計劃、校創業模擬競賽等讓學生熟悉創新創業的方法與過程等實務技能。
第三課堂:實踐過程。學院每年5月份組織學生自行申報創業項目入駐學校創業園,經學院審核通過的創業項目,學院為其提供創業指導以及技術、商業與融資方面的培訓,同時對于園內的創業項目,學院為其配備創業導師,通過導師制輔導和項目化實踐,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指導和幫助大學生成功創業,鼓勵學生創業項目在孵化期間比較有前景的項目成立核心團隊并創辦公司。目前我院已有四支團隊入駐學校創業園,兩支團隊入駐金谷創業園,還有三支團隊成功注冊公司并順利運營。如我院吳姜宏同學成功注冊金華市賢仁科技有限公司并投入運營,成了名副其實的“校園企業家”,成為浙江省百名農創客。余健斌同學大一開始創業,組建自定憶攝影工作室,成功入駐校創業園開始他們的創業之旅。目前工作室月收入過兩萬。
(二)搭建“三類型”實踐平臺
學院構建“三類型”實踐平臺,促進學生創業實踐。
一是資助項目平臺。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獎勵,為正在創業的大學生提供資金的獎勵。
二是競賽活動平臺。以“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為龍頭,以IT科技文化節和社團文化節為載體,以大學生實踐創新論壇、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大學生創業模擬競賽等為抓手,加強創新創業活動平臺建設,平均每年有500多人次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我院一名學生參加2015全國微創業大賽獲得全國銀獎,兩名學生參加浙江省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獲得一等獎盒三等獎,一名學生參加2015浙江省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三等獎,我院2016年學生申報新苗項目13項目。
三是實訓基地平臺。學院與金谷創業園、1921文化創意園、賽伯樂浙江互聯網創新中心、金華聯冠信息科技產業園、北大(金華)信息科技園等創業園建立了合作關系,整合其優質資源,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和實踐平臺。
(三)“三維度”保障機制
學院按照“項目化運作、團隊化培育、基地化建設、整體化推進”的工作思路,進一步疏通大學生創新創業渠道,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意識教育,目前我們主要創新創業主要取得以下三維度的支持。
一是政府的支持。政府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給予優惠扶持政策,從學生創業實際出發,為學生創辦提供很多便利的條件,如網絡經濟發展局對我院創業學生創業項目給予了很高的支持,工商局專門為我院一支創業團隊提供了創業咨詢與指導。2015年金華市網絡經濟發展局為我院吳姜宏的創業團隊給予了10萬元的創業補助資金。
二是學校推動。學校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通過講授創業知識、開展創業實踐、組織創業比賽、資助創業項目等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
三是企業的合作支持。我院與校企合作企業、校友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由企業提供好的創新研發項目和實踐課題,并向學校派送創新實踐和創業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兼職教師,為我院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實踐提供了很多的條件。
(四)“三類型”師資力量
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教師人才的選拔、錄用、評價和培訓過程中,除了關注其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所應具備的學歷職稱、專業知識、素質技能、工作經歷等基本條件外,尤其要重視其創新創業能力,即科研創新意識、能力及相關成果以及創新創業教學能力,目前主要把以下三個層次的老師作為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導師:第一類型,校內一線專業老師;第二類型,校內學工辦團委老師;第三類型,校外企業家、校友。
以上校內老師可以擔任社團、挑戰杯創新創業競賽、新苗計劃、創業園等的指導老師。導師們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學校講課,介紹創業經驗與教訓,以現身說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進行創業的欲望。對學生采取集體授課指導、單個指導、會診指導、陪伴指導四種方式。
參考文獻:
[1]拜文萍.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施途徑[J].教育評論,2014(11):15-17.
[2]盧寶臣.創新創業教育視閾下的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7).
[3]歐陽泓杰.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郭偉,孫海燕,韓姍姍.普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與對策[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4(2).
[5]蘇丹,鄒偉全.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研究與實踐[J].南方職業教育學報,2015(11):67-69.
[6]張雷.地方本科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9).
[7]伏洋.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途徑探索[J].商業經濟,2014(8):38-39.
[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4]22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