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的素質教育理念之下,教育須“以人為本”,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全面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而要想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就要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作者結合工作經驗,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氛圍的營造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為營造和諧、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氛圍;和諧;平等;民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15
作者簡介:李菊英(1978—),女,藏族,甘肅臨潭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一、創設生活情境,共建和諧交流平臺
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對生活更為熟悉,教師以現實生活的角度出發去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小學生更有代入感,并提高其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共建師生、生生和諧交流的平臺。比如,在講解《認識人民幣》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結合學生的經驗去創設一個商場購物付款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自己的文具去開一家“文具店”,然后選定售貨員以及顧客,開展購物活動。通過情境的創設,學生們在和諧交流的氛圍中輕松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對1元錢的購買力有大致了解,在興趣的激發之下不僅讓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有所加深,而且讓學生在付款找零的過程中學會了簡單的運算,知道了付錢的多種方式。
二、構建師生互動,平等對待所有學生
(1)教師要將每一位學生看作獨立且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要與學生建立良好且真摯的師生情感。在對待學生方面,教師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能夠因為是學優生則格外照顧,也不能因為是學困生就不聞不問,這樣會對小學生的心靈造成不小的傷害。
(2)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所有的學生都抱有寬容的心態,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要認真傾聽,即便學生的觀點不夠全面,或者不正確,教師同樣要微笑聽完,給出真誠的建議,委婉地指出其中的錯誤,同時要對學生勇敢表達觀點的行為表示鼓勵,準許學生犯錯。總而言之,教師要平等對待所有學生,通過耐心的指導,幫助每一位學生進步。
(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清楚地意識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擺正自己的角色定位,改變觀念,學會“蹲下來”與學生進行“平視”交流。
比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相關知識點時,教師針對學困生與學優生,可設計分層次的提問,以此照顧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感受,并且給予每一位學生平等表現的機會,如向學困生提問:“你能將十分之一米用小數形式表達出來嗎?”這一簡單問題,即便是學困生也能輕松答出,進而強化其學習自信;而針對學優生,教師便可提問:“你知道1小時30分鐘用小數表達是多少小時嗎?”這一問題則明顯難度有所提升,倘若學生回答“1.3小時”,教師也不應給予批評,要微笑聽完學生的解釋,然后委婉地引導學生聯系先前已學過的知識,使其想起“1小時等于60分鐘”的相關知識,進而重新給出“1.5小時”的答案。可見,教師平等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能夠有效發散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強化探究學習,營造民主課堂氛圍
在新課改的理念之下,現在的小學數學教育并不只是單純地從教師的講述中去獲取知識與答案,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課堂教學活動節奏的把控,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讓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一同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當前,許多教師僅僅將學生當作完成教學任務的實施對象,而學生則將教師視作教材的“宣講者”,這種課堂氛圍完全無法體現出民主的氣息。因此,筆者認為,現代教學方法中的探究式學習,通過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將教師的“教案”轉變為學生的“學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種激發學生民主意識、營造民主課堂氛圍的有效措施。比如,在講解《簡便運算》相關內容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先不進行簡便運算的知識點講授,而是先將問題拋出,列出算式“19+24+11+36”,然后將學習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進行主動探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而在學生花費一定時間算出之后,教師便可以以“朋友”的口吻向學生提出建議:“我們能不能將24與11調換位置,再看一下這個算式呢?”進而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與自己的探索之下,自主探究到了簡便運算的核心思想,也正因為教師對民主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應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用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瑞輝.營造“生活需要”式的數學教學氛圍[J].小學數學教學參考,2004(35).
[2]王文詠.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J].科學中國人,201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