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導式教學是以學生的現實情況與具體客觀情況出發,存身于學生是教與學為主體的教育理論,采取最好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教學目標最好的體現。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分析,結合課堂教學的必要性,探究該教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開導式教學如何產出最高效益,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推進奠定理論根本。
關鍵詞:開導式教學;小學數學教學;應用探究
在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對學生的全方位高素質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為如此,基礎教育課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出發,我們的素質教育課堂既要充分考慮他們求知欲望強烈且活潑好動的優勢,又要考慮到他們學習主動性不強,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不足,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優點,抑制他們的不足。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提倡進行小學數學的開導式教學,針對不同學習基礎、不同學習能力素質的學生,正視這些學生的事實存在的差異性,給予他們因勢利導的個別輔導,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給相應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養成良好數學思維的教育教學目的。
為了更好地闡述小學數學開導式教學,本文嘗試從小學數學的近況分析以及開導式教學的意義與必要性和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應用探索進行論述。
一、 小學數學教學的近況分析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形勢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堅決摒棄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錯誤教法。回顧傳統教法,我們發現出現在課堂上的教學幾乎是一種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課后學生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可以說是在“題海”之中受苦受累,而教學效果卻是相當低下的。不僅如此,學生長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習,終歸會挫傷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東風之下作出積極的調整,做到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給予相應的開導,使得他們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有相應的提高。課堂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都是符合他們的,而不是針對某些同學而量身定做的。
就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來說,開導式教學能夠很好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但是,在實施開導式教學的過程中,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小學數學老師去實驗探究,去總結經驗教訓,去發現真正符合本班學情的正確做法。
二、 開導式教學的意義與必要性分析
簡而言之,開導式教學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不同教法,給他們最直接有效的引導。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教學思想是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的。通過自主學習,學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而且這些不足有時候是在很大程度上異于他人的。所以說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給出有針對性的開導。通過教師的開導,學生就能夠發現自己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有著的一些問題,據此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有針對性的改正。因此,學生也就能夠獲得修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才能達到最高。
開導式教學給予學生更多的是因勢利導。通過學生的主動思考,可以使學生能對已學的知識進行類比以及遷移。譬如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認識一位數到兩位數加、減法的教學時,如果教師的教學過于應用傳統教學方法的話,學生不能從根本上進行理解,出現的錯誤將不只是加減法的計算錯誤,而是理論上的認識錯誤,對自身理論上的發散性聯系也是不對的。但是如果采取的是開導式教學的話,教師在實施的過程中,將會是讓學生先進行自身的思考,找出兩位數和一位數加減法的差距,嘗試自己進行,接著教師鼓勵學生進行自我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教師再進行相關的講解,讓學生進行自身的差異對比,再總結思考,繼而自身進行知識的內化吸收,最終實現學生的一種發散思維的培養與鍛煉。
三、 開導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驗探究
在進行小學數學開導式教學的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更有效的自主學習方面下工夫,在真正落實學生是課堂學習主體的方面進行大膽嘗試。
1. 落實學生學習主體是開導式教學的前提
要想開導式教學獲得成功,充分了解學情是關鍵。在這里,充分了解學情包含兩方面的意思,其一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其二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遇到的困難。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給予他們真正需要的開導。所謂開導,當然是要有東西可啟發,或者說要給受啟發者一個可以應用參照標準的物體。這樣的話,小學生才能很好地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問題與不足,也才有可能做出修正。否則的話,教師面向全體的引導就不具備針對性,也就浪費了不少的教學時間,面向全體的教學效率也就無從說起了。
2. 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導是教學成功的保證
在開導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有針對性開導首先要做的是收集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普遍不足并做集中指導。其次就是對于個別學生的疑難進行解答,給出他們接下來學習的方向。此外,在開導式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學生的啟發,怎樣進行教材內容的發散也是需要注意的。
3. 聯系相關知識,保障啟發目的實現
開導式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在可行性上最能體會的就是在知識上具有相關性,很多知識點都是相同的,但是對于小學生這個群體讓他們自身去尋找很難,這也就是我們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導式教學中對知識的教學需要找出知識點的相通相似之處,再尋找合適的導入要領,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因勢利導闡述,最終讓學生進行自身內化和吸收,同時還應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并善于表達,將自己的吸收情況向教師主動表達,此處教師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制定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的遷移和因勢利導,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散思考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參考文獻:
[1]付秀麗.生活與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論的“源”與“流”[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6.
[2]郭亞玲,張敏.對教育回歸生活的反思[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1):58.
[3]譚麗.用開導式教學開啟學生的數學思維[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2,12.
作者簡介:
曾崇德,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