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素質教育大力推進的今天,課堂教學早已不能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進行教育教學。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努力,相互理解,才能促進全體師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生態課堂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的號召下應運而生,基于此,下面將從生態課堂的定義入手,簡要分析與探討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構建生態課堂。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建構
生態主要是指自然環境中各種生物相互作用下的一種動態平衡關系。和諧發展、順應自然是每一個生態系統必然遵循的規則,課堂也是同等道理。從生態學角度而言,老師、學生以及環境之間應當形成一種相互制約、依存的多元化互動關系,構成一個子生態系統,這在教育行業中被稱為生態課堂。生態課堂是從生態視野的角度關注與挖掘課堂教學中潛在生態因素的一種教學方式,這些生態因素既包括生物與非生物,同時也包含有物質的與精神的以及動態的與靜態的。這些因素之間相互依賴,共同組成一個和諧的共生體,形成民主、科學的教學氛圍。只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和諧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是和諧的,才能真正地將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發揮出來。
一、 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生態課堂是現階段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想要在第一時間讓所有人都理解可能會有一定難度。但是生態課堂是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旨在將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這與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有著巨大差別,更能為學生營造出獨立學習的精神,自由的學習思想的教學氛圍。
生態課堂構建中好的教學方法將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首先教師應當用自己的情緒去帶動學生的情感,將微笑傳遞給學生,消除學生對教師刻板的印象,讓學生形成一種好的心理態勢,緊接著就是創新教學方法,誘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以及學習興趣。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呢?
這里以《四邊形》的教學為例,簡要說明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四邊形”教學之前,學生就已經學習了有關“三角形”的定理與性質,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加強學生對于文本的感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四邊形的性質,為了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四邊形的特征,教師應當以特殊的四邊形為例,如平行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以及菱形等,讓學生通過對特殊四邊形性質的研究、探討,加強對于四邊形的理解,尤其是這幾種特殊四邊形相互之間的關系。這種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助于構建生態數學課堂。
二、 借助教學媒介,提升教學效率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想要構建良好的生態課堂,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合理運用教學手段,但并不意味著課堂教學中全都是一些“聲”、“電”、“光”現代一體化技術的運用。從目前的初中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教師在教學設計之中考慮的只是如何在課堂中運用好多媒體課件。但事實上卻是,多媒體教學手段雖然好,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它也只不過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不是萬能的。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是教學的主導者,但應當時刻謹記適時適度的教學原則,切不可過分依賴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盡量采用簡單、靈活的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讓學生既感到舒適,又感到方便。而這就需要我們的數學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地選擇輔助教學工具,力求使用簡單。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具,如模型、卡片、掛圖、黑板等就能解決問題,就無需再借用多媒體課件,否則這不僅是費時費力,而且還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如果運用傳統教具不能解決相關問題,就需要合理選擇恰當而又簡單有效的多媒體課件,加深學生對于重難點、疑點知識的理解,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這一節時,由于通過傳統的教具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這時就需要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學生生活中絢麗多彩的軸對稱圖形,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讓其直觀感受到對稱圖形,并借助flash軟件制作有關軸對稱圖形重疊的全過程,以此有助于讓學生自己總結出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與性質。
三、 根據學生特點,張揚學生個性
學生情感因素的激發是構建整個生態數學課堂最為基本的因素之一。由于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而又具有閃光點,是充滿智慧與激情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興趣愛好,并以此為出發點激發學生情感,將課堂打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與樂土。尤其是對于數學這種抽象性的學科,更加需要情感因素的參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情感上的需要,通過情感把握,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他們能夠愉悅、快樂的學習。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個體,同一種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難以滿足所有學生學習需求的。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應當根據學生的特性,設置不同難度梯度的教學目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唯有此,才能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優勢都發揮出來,讓他們都有足夠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張揚學生的個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學習。
四、 小結
總而言之,生態課堂是以互動、理解為主,體驗為主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旨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素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生態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將高效、和諧的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式的運用,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錢榮妹.初中數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之建構[J].中學教學參考,2011,(13):65-66.
[2]汝海成.初中數學“共生”式教學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3]黃河.生態學視角下數學開放性教學的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4.
[4]翟秀玲.中學課堂生態問題與對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3.
作者簡介:
左加科,江蘇省宿遷市,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南蔡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