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品一+吳薇+曹景凱
摘 要:指示語的一個基本特征是自我中心性,但在交際中,指示語的指示中心有時會從說話者“自我”轉移到其他受話者身上,這就是指示語的映射現象。本文借助Leech的禮貌原則,闡釋了時間指示語和人稱指示語映射現象的禮貌語用功能。分析表明,指示語映射現象對禮貌原則的遵守會拉近交際雙方的心理距離,促進交際目的的實現。
關鍵詞:指示語;指示語映射現象;禮貌原則
作者簡介:趙品一(1986.4-),男,黑龍江密山人,漢,碩士,從事英語翻譯研究;吳薇(1987.7-),女,河北承德人,滿,碩士,從事語言學研究;曹景凱(1983.2-),男,河南濮陽人,漢,碩士,從事英語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6--02
一、引言
指示語是指表示語言指示信息的詞語或結構(何自然,冉永平,2002)。按照語義內容劃分,指示語可分為人稱指示語、時間指示語、空間指示語、語篇指示語和社會指示語。指示語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自我中心性,即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通常以自己為中心角色。但指示語與現實所指目標之間并不總是一一對應,有時指示中心會從說話者“自我”轉移到受話者身上,從而產生指示語映射現象。本文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借助Leech的禮貌原則分析了時間指示語和人稱指示語映射現象及其禮貌功能。
二、禮貌原則
禮貌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態度,因此它必然涉及雙方,Leech將其稱之為“自身”和“他人”。在言語事件中,“自身”一般指說話人,“他人”指除說話人以外的其他參與者。禮貌作為一種普遍存在而又比較復雜的社會現象,又牽涉另外兩個因素,即“惠”和“損”。在會話中,說話者要受話者為他做一件事時,受惠的一方就是說話者,同時受話者就是受損的一方;然而,當受話者積極主動地提出愿意為說話者效勞時,那么受惠的一方便是受話者,而受損的一方則是聽話者。具體來說,Leech的禮貌原則體現在一些準則上,即:1)得體準則:a、使他人受損最小;b、使他人受惠最大;2)慷慨準則:a、使自身受惠最小;b、使自身受損最大;3)贊譽準則:a、盡力縮小對他人的貶損;b、盡力夸大對他人的贊揚;4)謙遜準則:a、盡力縮小對自身的贊揚;b、盡力夸大對自身的貶損;5)一致準則:a、盡力縮小自身和他人之間的分歧;b、盡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6)同情準則:a、盡力縮小自身對他人的厭惡;b、盡力夸大自身對他人的同情。
三、禮貌原則分析時間指示語的投射現象
時間指示語是指交際雙方用語言表達信息時所提到的時間,主要包括時間指示詞,如漢語中的“今天”、“昨天”、“明天”,其基本含義是說話者所處時間的當天、前一天或后一天,或英語中的“now”,“then”,“recently”;以及指示短語,它是指指示限制語和時間單位名詞組合而成的短語。時間指示語也具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它是指時間指示語的指示中心為說話者的說話時間。然而,在實際交際中,時間指示語映射現象也經常發生,當編碼時間、心理時間和現在時態的指示中心從說話者的說話時刻轉移到其他時刻時,時間指示語則會產生映射,從而實現一定的禮貌功能。
1、編碼時間的映射:
在研究時間指示語的映射現象時,首先要注意對編碼時間(coding-time,簡稱CT)和接受時間(receiving-time,簡稱RT)這兩個概念的區別。簡單來說,編碼時間是指說話人編輯和傳遞信息的時間,也就是說話時間;接受時間是指受話者收到和解析信息的時間。在多數情況下,這兩個時間幾乎一致,但在具體的言語事件中,二者不同步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這時編碼時間的映射現象便會產生。
例如,在生活中,我們會見到這樣的例子:You are leading to Beijing.(路標)在這個例子中,說話者將自己的編碼時間映射到了受話者的接受時間上。Leech禮貌原則的同情準則認為,人們的言語行為應盡力夸大自身對他人的同情。 在該例中,說話者利用這一時間映射,表現出了自己對于受話者的同情和關切,從而讓受話者有機會重新體驗到與自己面對面直接進行交流的感覺。
又如,在給朋友寫信時,說話者寫到:You get this matter now. I got it three days ago, so wrote this letter. 在該句中,由于說話者考慮到受話者接受信息的滯后性,因此“now”并不是指說話者寫信的時間,而是說話者將其寫信時的編碼時間映射到了受話者讀到該信時的接收時間上。Leech禮貌原則的得體準則認為,人們的言語行為應使他人受惠最大,即在日常交際中,如果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是有利于受話者的,那么表達方式越直接就越能表現出對受話者的尊重,同時也顯得更有禮貌。該句中,說話者通過將自己的編碼時間映射到受話者的接受時間上,從而縮小了說話者和受話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也遵循了使他人受惠最大這一準則,因為知道整件事于受話人有利,否則說話人不會特意這樣寫。
2、現在時的映射
在英語中,動詞的時態是表示指示功能的重要言語形式之一。以編碼時間為基點,時態主要分為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而現在時向過去時的映射現象最為常見,它是指用現在時態描述過去發生的事件。例如:Pol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questioning a man over some 55 arson attacks in Los Angeles since Thursday in which cars have been set alight apparently at random. 在這則新聞報道中,記者報道的是一件發生在過去時間的事情,“are questioning”這個動作發生在過去,完全可以使用過去時,可說話者卻使用了現在時態,這就使時間指示語的指示中心從說話者“自我”轉移到了受話者身上。Leech禮貌原則的一致準則認為要盡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間的一致。在這則新聞中,說話者用現在時態表達過去發生的事件,實現了說話者和受話者在交流時間上的一致,縮短了交際雙方客觀存在的時間距離,從而增加了讀者閱讀時的真實感,同時也表現了說話者對受話者的尊敬。endprint
3、心理時間的映射
在人們的言語活動中,除了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物理時間或客觀時間外,還涉及受個人主觀意識所影響的心理時間,而且二者并不總是一致,甚至有時后者會取代前者。在日常生活中,心理時間向將來時映射的現象普遍存在,它是指說話者將現實客觀時間的指示中心向將來這一遠指指示形式進行心理上的移動。例如:I will expect now you are in good health. 在該句中,客觀時間指示詞“now”給人的感覺是說話者正在表達其此刻的祝福,因此應使用現在時才符合語法規則,而此處卻使用了將來時,這便是時間指示語的映射現象。Leech禮貌原則的得體準則認為要使他人受惠最大。在該句,將來時的使用,延長了祝福的時間跨度,表明說話者不僅現在祝福受話者身體健康而且會永遠祝福他。這樣,說話者便使他人接受的恩惠達到了最大化,同時也表達了對受話者的敬意。
四、禮貌原則分析人稱指示語的映射現象
人稱指示語是指交際雙方用語言傳達信息時的相互稱呼。它主要包括第一人稱指示語,第二人稱指示語和第三人稱指示語。人稱指示語與現實所指的目標之間有著嚴格的對應關系用法,這稱為人稱指示語的規則用法。但在日常交際中,人稱指示語與現實所指目標之間不嚴格對應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會產生人稱指示語的映射現象。
1、第一人稱指示語的映射
第一人稱指示語主要包括I, me, we和us。在交際過程中,人們常常利用人稱指示語的映射實現指示語的禮貌功能。例如,在學校里,教師會經常對學生這樣說:We students should finish our homework by ourselves. 該句中,教師用第一人稱we指代you(學生),這時第一人稱指示語的映射現象便產生了,因為例句中的第一人稱we并不是指教師本人,而是指學生,說話者用這種方式拉近了與受話者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也避免了過于突出說話者本人的目的。該說法遵循了禮貌原則的謙遜準則,因為從教師角度講,使自己與學生處于同一位置并忽略自己的師長身份確實是一種謙遜的表現。在現實生活中,這種勸說方式也更易被聽話者所接受,因此也更有利于使說話者達到交際目的——便于聽話者自律。
2、第二人稱指示語的映射
第二人稱指示語主要用來指受話者,即聽話人。在現代英語中,第二人稱指示代詞單復數同形都是you;漢語中,第二人稱指示代詞單數是“你”,復數是“你們”。當第二人稱指示代詞不指或不僅僅指受話者的時候,即人稱指示語與現實所指目標之間不嚴格對應時,便會產生第二人稱指示語的映射現象。例如:You cannot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在此句中,第二人稱指示語you并不特指聽話者本人,而是一種泛指,可以指任何人,如果將這句話改為:One cannot burn the candle at both ends. 其表達的意思與例句的意思完全相同。這種用法遵循了Leech禮貌原則的得體準則,可看作是對某人因沒能同時得到兩樣東西而產生不良情緒的一種安慰,任何人在遇到類似情況讀到該句話時都會從中“受惠”。
3、第三人稱指示語的映射
第三人稱指示語用來指除說話者和受話者以外的第三方,如s/he, it, they, somebody等。但在日常交際過程中,說話者為了表達對受話者的禮貌和尊重,經常會用第三人稱指示語指代說話者或受話者,這時第三人稱指示語的映射現象便產生了。例如,說話者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特別是當自己的觀點與他人產生分歧時,會使用這樣的表述:Somebody might say: “Its not a well-considered plan.” 在該句中,第三人稱指示語 “somebody”并不是指交際過程中第三方,而是指說話者本人。句中說話者用 “somebody”進行了指示映射,從禮貌原則的角度看,該人稱指示語的使用符合一致準則,這便縮小了說話者與他人間的分歧,更容易被受話者所接受,從而促進交際目的的實現。
五、結論
本文以Leech的禮貌原則為依據,分析了時間指示語和人稱指示語的映射現象在日常交際過程中所表達的禮貌功能。研究表明指示語映射現象對禮貌原則的遵守,不僅可以幫助說話者順利實現交際目的,還有利于交際雙方構建和諧融洽的交際關系。
參考文獻:
[1]Richard, J.C.語言教學及與應用語言學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
[2]何自然,冉永平.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