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基 張有花
摘 要:為了扎實、順利地開展課題研究工作,進一步推動課題研究深入發展,給課題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等途徑,對我縣留守兒童體育運動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探討了留守兒童在體育運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比較透徹地分析了導致留守兒童體育運動中出現問題的原因,提出了解決留守兒童體育運動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留守兒童;體育運動;調查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農村初中18所,在校學生5072人。農村留守兒童1835人,農村初中留守學生497人,占留守兒童總數的27%。
據《天??h農村初中留守兒童體質健康調查問卷統計匯總表》顯示,90%以上的留守兒童認為健康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者的完好狀態,
他們對健康的概念認識是準確的,60%以上的同學重視體育鍛煉,結合實際制訂計劃,每天鍛煉1小時以上;近一半同學做到了體育鍛煉與學習并重,為了防止肥胖或者超重,60%的同學注意調整飲食和加強體育鍛煉;喜歡上體育課的同學超過80%,積極主動做好“三操”,體育課上鍛煉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的同學占40%;家人和朋友支持與鼓勵留守兒童參加運動的占80%以上;沒有時間參加體育活動的同學占80%;認為留守兒童身體素質不好的原因是體育鍛煉不足、睡眠不足、營養不良和精神緊張的同學占60%;認為學校對留守兒童的體質重視不夠的同學超過半數,多數學校不能正常開展體質健康教育。他們希望學校能夠重視“三操”增加體育器材,在中小學開展“關心留守兒童”的專題
教育。
在意志品質方面,自覺性較強的同學高達80%,這表現在早操期間,無論班主任或考勤員是否在場,他們都能正常鍛煉。體育比賽中,60%的同學遇到困難時能采取果斷措施,從容面對。但自制力較差的同學也很多,如在長跑中,感到腿腳酸軟、呼吸困難時,80%的同學中途就停下了;還有部分同學面對困難和挫折能泰然應對,“盡快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繼續努力。
二、影響留守兒童體育運動的原因分析
(一)我縣是國扶貧困縣,也是甘肅省58個連片貧困縣之一,海拔高,氣候條件差,自然環境惡劣,經濟發展比較緩慢滯后,農牧民生活水平不高,部分留守兒童家庭生活貧困。
(二)大部分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多數留守兒童不吃早餐,每天吃零食、睡覺前吃東西的同學占20%以上,飯前、便后洗手的只占60%。由于飲食衛生沒有規律,給留守兒童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影響。
(三)生活作息時間尚不科學、合理。部分學校晚自習時間長達3小時以上,40%的同學睡眠時間不足,造成留守兒童視力下降,80%的同學視力一般。
(四)學校對體育課、“三操”、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重視不夠。有些學校缺少專業體育教師,只能安排其他專業的教師上體育
課,體育師資力量匱乏,體育課質量不高;部分學校不能長期很好地開展上述活動,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沒有真正落實到位;有的學校教室內未掛眼保健操圖解,學生動作不準確,有的不會做;有些學校以學生安全為借口,怕擔責任,取消了一些常規的學校大型體育賽事活動;部分學校體育器材少、活動場地小,影響一些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60%的同學不能很好地處理學習與體育鍛煉的關系,他們認為每天堅持體育鍛煉會耽誤寶貴的學習時間,放松了體育鍛煉;20%的同學每天上課間操時只是隨便應付而已。
三、解決留守兒童體育運動問題的策略
(一)加強體育鍛煉教育。學校應高度重視體育工作,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提高體育鍛煉積極性。
(二)加強健康知識教育。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向學生宣傳健康教育知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必需的健康常識,防范疾病和意外傷害,保障其健康成長。
(三)保障體育鍛煉時間。學校要嚴格要求學生上好“三操”“一課”“一活動”,切實保證學生每天活動1小時;家長應配合學校支持孩子積極參加課余體育活動。
(四)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學校要堅持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體質健康監測,鼓勵學生積極達標,為身體健康奠定基礎。
注: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科研“體育與衛生分會”專項課題《天祝縣農村留守兒童體質健康狀況研究及對策建議》(課題編號:16TY2313041ZB)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