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巧平
摘 要:語言文字是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生活實際時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表達工具,語文作為初中最基本的學科之一,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作用,更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在現代網絡、知識化的社會里,迫切需要教師的語文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如何學習語文知識是教師需要去考慮的問題,主要講述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理解;寫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創新,各級教育部門和家長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從重視傳統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過渡,由于教育教學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教學方式油然而生,產生了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基礎進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例如,開展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情景教學等多種方式結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從古至今,許多教育學家都積累了很多教學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徹底理解語文知識,真正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同時在實踐中教師要多積累教學方法,并將這些方法運用到課堂上,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熱愛語文、熱愛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文化素養水平。下面筆者就來闡述一下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策略,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營造閱讀氛圍,提高語文理解能力
眾所周知,閱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我們從閱讀上可以積累知識,開闊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不斷的閱讀書籍,可以學習各種優美的語言文字、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等語文知識,這個單單通過老師的課堂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通過閱讀來培養這些知識。同時閱讀是我們寫作的基礎,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閱讀的重要性,廣泛的閱讀課外讀物。偉大的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語言這種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工不可”,更是表達了語言的重要性,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我們可以通過營造閱讀氛圍來提高語文的成績,讓學生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主動的閱讀,提高閱讀興趣,并加以消化和吸收。不論是課本知識、歷史傳記、古代名著等都可以被我們拿來閱讀,吸收有用的知識,為我們以后的成長所應用,在這個過程中老師應該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挑選合適的書籍,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提供學習的動力,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另外讀書不可求量的大小,更應該注重讀書的內容,充分理解語文,從而做到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這對以后的語文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采用多元化模式,培養寫作能力
中考語文考試中寫作成績占了整個分數的很大一部分,所以在初中階段提高語文成績,更應該重視寫作能力的培養。寫作應該從生活點滴小事出發,從周圍事物入手,用心感受周圍的環境、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問題,用樸素簡單的語言描繪事物的發展,往往能夠更加精彩地表達想描述的事物,反映整個世界。培養寫作能力還要懂得如何利用各種修辭手法來生動形象地比喻事物,更需要每個學生不斷積累豐富的語言、優美的詩句,只有這樣才能寫好作文,不斷地結合實際情況,在生活中發現美好,積極參加日常活動,從社會實踐中不斷鍛煉自己,不斷接觸新事物,發現新問題,不斷開闊視野,提高思維分析能力。豐富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發展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為寫作開辟廣闊的力量源泉。在這個過程中更要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學校中開展各種社團活動,帶領同學們參加游戲,讓他們更加熱愛學校,熱愛學習,寫作能力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了學生的語文功底,所以在這個階段老師更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水平,使所有在初中階段的同學都能夠學好語文、熱愛語文。
三、設置情景教學,增強理解能力
人教版語文中有《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已經能夠大體理解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但如果需要我們加深理解的話通過這種教學模式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們可以通過設置情景教學,讓同學們扮演課文中的皇帝、仆人等角色,詮釋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提高孩子們的理解力,更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利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使他們更加重視多元化的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應用,也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總的來說,我們在初中階段只有認真學習語文,端正學習態度,認真檢查自身在學習語文過程中的問題,才能夠更好地完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樹立正確的文化心態,通過自主的學習,提高閱讀能力,培養學習方法,通過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訓練思維能力,為以后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語文的學習,使每個初中生都能夠提高文化素養,提高語文成績,并在多元化教學模式中熱愛學習,建立良好的知識儲備。
參考文獻:
[1]于治芳.小學語文教學優化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35).
[2]陳懷遠.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優化方法探討[J].新校園(中旬刊),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