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摘 要:據資料可查,概念圖(concept map)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概念圖能夠直觀形象地表達知識結構的方式,它能有效地呈現知識關聯,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快速記憶。通過多年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廣泛地使用概念圖輔助教學的實踐,發現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概念圖;初中生物教學;應用實踐
奧蘇貝爾(David P.Ausubel)認為:人的學習是有意義學習,學習就是建立一個概念網絡,不斷地向網絡增添新內容的過程。美國康奈爾大學諾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根據奧蘇貝爾學習理論提出概念圖(concept map)教學技術。本人在多年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概念圖的方法輔助教學,確實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力,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得以逐步提高,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
一、在新授課中巧妙應用概念圖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第一次學習新教材”中認為:“學生學業落后、成績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沒有學好。”“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事實、現象、性質、特征的實質而邁出的重要的第一步。在新授課的各個過程中,巧妙使用概念圖教學,能夠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進行有效學習。
1.用概念圖引導學生預習
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課前預習是一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提高預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除了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督促,更重要的是要對學生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為學生安排具體明確的課前預習任務,使學生知道怎樣做、做什么,這樣學生預習起來就會得心應手,也為新課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七下新學期第一課“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并完成教師自己設計的概念圖(如圖1)。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并完成(可獨立或合作完成)概念圖,已能夠基本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知識脈絡。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新課學習了。
2.用概念圖復習導入新課
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用復習法導入新課是老師們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可通過提問、復述,回憶上一節課(或單元、章節)的主要知識,或以前所學的內容,從舊知識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產生尋求答案的強烈愿望。利用概念圖的形式展現所要復習引入的內容,不是簡單的對舊知識的重復,而是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將舊知識進行再加工,可以更直觀,而且只要設計巧妙,還能夠為新課教學做好鋪墊。
例如,在上“消化和吸收”一節時,提問:“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如何進入人體細胞內?”引導學生思考,并通過在PPT展示概念圖(如圖2),復習提問:“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哪六類營養物質?”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而將6類營養物質歸納為大分子物質和小分子物質,從而導入新課“消化和吸收”的學習。
3.用概念圖進行生物概念學習
生物新課程規定的任務之一,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學概念。利用概念圖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清楚、準確地理解掌握生物概念,及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能更好地獲得生物知識,深刻地認識生命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形成一定能力,促進智力發展。
利用概念圖進行教學的初期,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通過PPT逐步展示概念圖(也可在黑板上畫),通過師生互動,學生能夠理清每一部分內容所包含的知識點及其概念,并了解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在學生初步掌握概念圖的構建要素和步驟后,就可以指導學生(獨自完成或合作完成均可)在紙上構建概念圖了。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畫的概念圖進行評價,并指導其進行
改進。
4.用概念圖進行板書設計及課堂小結
傳統的板書是以文字為主的條款形式羅列,這樣的板書呆板、枯燥,不夠直觀,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有機地結合概念圖的形式進行板書設計,并在課堂小結中加以利用,學生能更加清晰準確地掌握知識重難點,鞏固記憶。
例如,在“開花和結果”一課中,可以結合課后練習題2,將板書設計成一個概念圖(如圖3)。課堂小結時,通過PPT按一定的順序展示,讓同學進行搶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及時反饋教學信息,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應用程度。
二、概念圖在復習課中的應用
上好復習課,不但可以讓學生對現有知識進行查漏補缺,還可以幫助學生理清已有的知識體系。復習課不是炒冷飯的過程,而應是引導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拓展,進而鍛煉提高知識應用和遷移能力的過程。如果簡單地將書看了一遍又一遍,或者機械地要求學生按照教材目錄將各個章節的重難點摘抄下來,其結果學生對知識還是無法理解,思路混亂,會很快遺忘。劉恩山教授認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個課標某個主題的知識框架中概括總結出來的,強調概念之間的關聯與概念體系的結構。”在復習課中運用概念圖,通過精心設計,將同一主題的知識集中在一起,通過概念圖的方式表示出來,可以把知識及其體系、結構層次等一目了然地表達出來,便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理清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提高復習的效率。
在復習七下“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二、三節時,在課前就明確地向學生說明將采取學生自己構建概念圖的方式來檢查他們對課本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對本章的內容進行鞏固、整理,將零碎的知識轉化為結構化知識,并對重要概念進行比較。接下來,老師引導學生回憶相關概念,為構建概念圖做好準備。學生分小組(4~5人1小組)討論,先完成第二節的概念圖,再完成第三節的概念圖,最后將概念圖合并起來。老師通過巡視,將幾組較好的概念圖展示出來,請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老師根據學生的評價進行簡要的點評,再引導學生進行修改。最后,老師展示自己畫的概念圖(如圖4),供同學比較、參考。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可以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知道“反射”是建立在“反射弧”的基礎之上的,而且進一步理解感悟“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三、概念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反思
概念圖在課堂上的高效使用,能夠把老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學生有意義地學習,進而學會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如何能夠更有效地應用概念圖教學?一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師應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教師應會啟發指導學生了解知識掌握過程,讓學生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并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理性和實際問題。基于此,就要求教師要積極發揮“主導”功能,在課前就做好認真的備課,充分預設整個教學過程。在使用概念圖教學的時候,還要有機結合其他教學方法,科學有效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整體的、結構層次分明的知識體系。二要科學使用概念圖。要結合學生思維發展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在課堂中使用概念圖教學。不能簡單地就概念圖教學而使用概念圖,還要認真研究如何引導學生畫概念圖?如何展示概念圖?是否有必要使用概念圖?等等。三要及時評價,及時改進。教學的預設有時候是主觀的,在實際教學中的效果不一定好,對不同學生的效果也不一樣。要引導學生產生“怎樣才能把我的概念圖畫得更好”的想法,科學主動地使用概念圖學習。
隨著生物中考的改革,《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越來越多地在考試中呈現。應用概念圖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策略,需要我們在以后的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對概念圖進行研究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恩山,徐洪林.運用概念圖進行生物教學對學生認知方式的影響[J].學科教育,2003(7).
[2]王華.基于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構建概念圖的教學探索:以“細胞免疫”為例[J].生物學教學,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