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瑩
摘 要:由于以往地理學科未被列入中考范圍,導致初中地理教學缺乏重視與創新,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依舊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難以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滿足素質教育要求,因此,需要加快初中地理教學創新。初中地理知識與生活實踐存在密切關系,生活化教學是提升初中地理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深入探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為初中地理教學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初中地理知識較為基礎,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關系,學生學好初中地理對其未來成長具有重要作用。生活化教學是在教學中通過引入生活化因素,建立知識點和生活實踐之間的聯系,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該教學方法非常適合應用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為了切實發揮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有必要深入探究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地理知識中,很多知識都和生活實際有著密切關系,所以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結合相關知識,靈活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中,需要保持相應情境和學生實際生活情境相貼合,或者相關情境要符合學生興趣特點,以此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索內在地理知識的興趣[1]。例如,在對天氣多樣性相關知識內容進行講解的時候,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關于天氣多變的趣味性視頻,吸引學生關注力,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天氣在變換的時候蘊含的天氣信息。因為天氣現象是學生都可以接觸到并直觀看到的生活化情境,此時在課堂上引入有關天氣變化的視頻,能夠有效激發其探究興趣,以此深入了解天氣變化的原因,進而推進地理知識教學。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并增強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相關知識的能力。
二、通過生活化案例,增進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類活動,和生活中遇到的風、雨、雷、電等氣候現象,還有不同的區域劃分及其地理特點等,都和初中地理知識存在密切關系,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需要結合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在備課階段積極搜集各種蘊含地理知識與信息的案例素材,并將其納入到教學內容中,突破教材的限制,豐富教學資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可以在課堂上引入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連,或者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并讓學生通過分析生活案例尋找出內在的地理知識,提升教學成效。比如,在對衣、食、住、行相關知識點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南米北面”這一說法引出南方主要種植水稻,北方主要種植小麥的知識;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出青藏高原牧民穿著露出胳膊藏袍的圖片,引發學生對這一服飾設計的好奇,進而老師可以通過青藏高原日溫差較大這一知識解釋該服飾的設計原理。之后老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分析本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差異性,讓學生通過尋找不同點掌握相關地理知識。
三、設計生活化地理作業,拓展學生發現能力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一個重要教學目標就是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運用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加以分析與解決。基于此,可以在地理教學之后,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地理作業,建立作業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以此提升作業趣味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鞏固地理知識,充分感受地理魅力[2]。地理教師通過設計生活化地理作業,能夠增加學生動腦、動手的機會,并逐漸養成運用地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習慣。比如可以結合當地自然環境,設計觀察性地理作業:我們本地主要是什么地形?我們生活的地區土壤特點有什么?我們這邊都有什么類型的樹木?當地是否有河流流經?等等問題,引導學生在課下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翻閱相關書籍與資料獲得答案。通過設計生活化作業問題,給予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
四、加強實踐教學,使地理知識服務于現實生活
初中地理教學中,要加強組織實踐教學,通過實地觀察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利用地理知識解釋對應的自然現象,或者通過地理知識解決實踐教學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比如在對《地球的運動》這一內容進行講解過程中,可以建立學校和太陽之間的關系,來解釋地球圍繞太陽轉的知識與現象。在學生充分掌握相關知識之后,可以組織學生到野外進行實踐教學,指導學生怎樣在野外有效辨別方向,使地理知識服務于現實生活。
初中地理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對學生未來成長具有積極意義。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學中依舊保持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也較為落后,難以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基于此,可以積極使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建立初中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化知識為生活,并通過生活鞏固知識,以此切實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征兵.初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情境創設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32):73.
[2]宋鳳雙.探討初中地理作業生活化的實現途徑[J].科學中國人,2016(3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