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 要:主要提出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錯題分析,并詳細闡述了做錯題分析的目的,本著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針對自己的情況擁有屬于自己的錯題分析本,建立屬于自己的“學習檔案”,以求在歷次的考試中能夠真實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分數,同時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達到查漏補缺或者是二次修正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錯題分析;物理
物理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如何讓知識的學習過程轉變成素養的形成過程?人們需要先經歷學懂到悟會到運用的過程,尋找通過“感悟”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養成的策略。學生要想熟練掌握各門知識,并靈活應用解題方法,必須掌握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錯題分析就是一種“感悟式”的學習
方法。
科學家提倡留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他獲得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問題的解決、一種方法的掌握,而是一個人從整體意義上對科學知識的領悟。學生無論如何都應該給自己留出做錯題分析的時間,給自己一個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做題時的思想如何運轉與思維如何推進一點點呈現在腦海里,再與老師所授的正確思維一一對照,從中找出自己到底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出了什么樣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個錯誤,以后有類似的變式訓練,自己是否能夠掌握,是否需要加強此類題型的訓練等。并予以歸類,同時形成自己獨有的認識。
那么錯題分析該如何做?
1.講究時效性,當天把錯題分析做完。對每個學科來說,初期做錯題分析慢,耗時長,但隨著慢慢積累,錯題分析會越做越快,貴在堅持。
2.內容上有錯題、錯解、正解、錯因、歸納總結等。錯題分析里要有錯誤答案,還原做題后的最原始狀態,若只有正確的解答,那么它的價值將會大大降低,因為這不再具有唯一性,每個學生都會如出一轍。
3.錯誤原因分析及如何改正?即“改正”的呈現。還原做題時的心境,找出錯因。錯因一般有以下幾種:(1)答題失誤,答題過程中緊張或者太過放松都會導致低級錯誤,原因是學生沒有做思維的主人,應集中注意力審題和答題,減少思維空白區。(2)審題出錯,生活現象中構建物理模型的過程出現問題,作者的題意學生沒有真正弄明白,或者其中一個環節與作者描述的不符,那么做出的答案肯定與正確答案大相徑庭。針對這種情況,學生就應該有意識地訓練類似的題型,逐漸培養自己的建模能力。(3)思維方法錯誤,針對特殊類型題的解題方法未掌握,不知道如何下手,此類題需要像學新知識一樣重新學習。(4)計算失誤,這是非常常見的錯誤,它可以通過規范學生的計算習慣得以改善。學生的計算失誤大多都出現在“神奇的草稿紙”上,未正規運算,字跡潦草,順序混亂,應規范計算習慣,消除一切可以引起計算失誤的因素。(5)知識錯誤,未掌握原始知識點引起的錯誤,那么就應該對照正確答案尋找其中自己“錯過”的知識點,盡快補上。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做出自己的錯題分析,如例題:
如圖所示,一木箱內裝一鐵球,木箱的內寬與高恰好與鐵球的直徑相等,當木箱自由下落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計空氣阻力時,鐵球對木箱下壁有壓力
B.不計空氣阻力時,鐵球對木箱上壁有壓力
C.有空氣阻力時,鐵球對木箱上壁有壓力
D.有空氣阻力時,鐵球對木箱下壁有壓力
涉及的知識點:(1)整體法與隔離法;(2)牛頓第二定律;(3)牛頓第三定律。
錯解:A
錯因:思維方法錯誤。
正解及分析:D。在本題中A、B中無空氣阻力,自由落體,整體加速度a=g,再隔離法小球只需要重力提供加速度,因此無需擠壓木箱,無壓力,A、B錯誤;C中有空氣阻力,整體a 總結及反思:此類題做題方法:(1)先整體受力分析求加速度再隔離法求內力;(2)找提供加速度的合外力來源;(3)使用牛頓第三定律,明確研究對象的受力方向,做出正確的受力分析。 對學生來說,做錯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盲目刷題,只求量,不求質,最終勞而無功。我國高考物理學科研究員孫恒芳老師曾說過,做好一套題的作用遠遠大于匆忙做十套題。為了達到更高效的學習,學生應該一題多做,錯題精改,把每道錯題當成一個課題去研究它,找出它屬于的模型、知識點、題型,以及相關的變式訓練,讓錯題分析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好幫手。知錯就改,歸納總結,逐步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隨時翻閱,可使學生學習更有針對性,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學.基于核心素養下物理概念建立的案例研究[J].物理教師,2017(1):10. [2]楊亞芳.基于“感悟”的物理核心素養:內涵與策略[J].教學研究,2017(5):102. [3]劉海明.初中物理課堂的留白意義與策略[J].中學物理,2009(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