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 要:在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以“教師、教材、教室”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過時,認為學習應成為小學生的日常活動之一,所以需要突破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時空限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幫助小學生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人們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教學要求,著重強調了課外閱讀對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極作用。從豐富學生的人生經歷,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動機;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他們所掌握的閱讀技巧三個角度分析小學語文組織課外閱讀教學活動的實際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活動;價值分析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現代社會被稱為“大數據時代”,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也得以迅速發展。這是因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云儲存、信息交互即時性等特征都使得信息的傳播十分高效,而小學生是否能夠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社會發展狀態,也是由他們的閱讀能力決定的。為了切實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在語文學習中受益終身,僅靠教材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必須要從充足、豐富的課外閱讀學習中汲取更多的知識與智慧。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十分必要。
一、豐富學生的人生經歷,開闊學生的視野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每天超過80%以上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這就決定了小學生的人生經歷十分淺薄,影響著小學生人生觀念的形成與發展。我國古人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籍數量浩瀚如海,記錄了各個時代、地域的風土人情與社會文化,甚至還有一部分書籍是以人們大膽想象為主的志怪故事,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只要小學生能夠豐富自己的閱讀量,便可借助于書中世界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開闊自己的視野。
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發育水平與各個學段的學習特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已經就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提供了一些經典的書籍讀物,便于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組織課外閱讀教學,以閱讀豐富學生的人生閱歷。另外,各個教材版本中都收錄了一些經典名著、小說與童話故事的片段內容,教師也可以此為基礎,組織學生展開整本書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跳出教材框架,拓展自身的閱讀范圍。如此一來,小學生便可從書中汲取前人的智慧,了解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文化,綜合提升了小學生的人文素養與文學修養。
二、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動機
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教師如何看重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情感表現,也必須要以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學為基礎,按時完成學科教學任務。在新課改的引導下,小學語文教師通常會使用創設閱讀語境、組織學生個性分析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總結全面結論等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閱讀教學策略,但是小學生本身對各個文本閱讀的興趣卻決定著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了完成教學需要,教師也必須按照教案計劃按部就班地組織課文閱讀指導教學。但是,課外閱讀活動不同,它以小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為基本出發點,良好的課外閱讀教學活動有利于讓學生產生內在學習動機,保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眾所周知,大多數課外閱讀活動帶有一定程度的自發性,需要小學生自覺在課下閱讀各類書籍。然而,小學生是一群缺乏自制力與學習意志的學生,心智發育十分幼稚,很難在自己不感興趣的活動中集中注意力。為了保證課外閱讀活動的實效,教師通常會選擇小學生喜歡的,對小學生的成長發展有益的閱讀對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徹底改善小學生的閱讀態度。
三、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訓練他們所掌握的閱讀技巧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便不再以“雙基”教學為主要目標,而是要在“雙基”教學基礎上關注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每一個教師都要給小學生自主閱讀與探究的機會,讓小學生在“主動讀”中穩步提升自己的閱讀水平。通過課外閱讀學習活動,小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應用自己所學到的閱讀技巧,結合自己的人生閱歷得出個性化的閱讀結論。
人們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小學語文教師會總結常見的閱讀技巧,如做好讀書筆記,便于回憶與記憶;在文中批注與圈畫重點句子,展開重點分析;分析文章的布局結構,分析作者使用的寫作手法,等等。這些閱讀技巧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真正成為小學生的內在能力,而課外閱讀學習活動能夠不斷豐富小學生的閱讀經驗,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筆者相信,在大量的課外閱讀實踐中,每一個小學生都能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為終身發展做好準備。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包括課堂閱讀教學與課外閱讀教學兩個部分,教師應以課外閱讀教學豐富小學生的閱讀經驗,滿足小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興趣,訓練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實踐加強小學生的閱讀感受,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明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青島大學,2017.
[2]趙捷.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