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新課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學科也在不斷地完善其內容。當下閱讀教學在語文學科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閱讀是一種主動的行為過程,主要以語言文字來發展思維,從而認識世界。閱讀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個人的自我修養。以小學語文的個性化閱讀教學為題,對我國小學語文學科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給出結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策略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必備模塊,學生通過閱讀能夠提升自身的知識閱歷,拓展思維。《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重視閱讀的個性化,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不要以教師的閱讀分析講解去替代學生的閱讀體會。因次,個性化的閱讀教學在語文教育教學中開始發酵。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性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主體性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課堂講解為主體,把文章中每段中的每句話表達的意思逐條給學生進行講解,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想法。然而閱讀的本質應該是具有個性化的一種獨立行為,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培養以學生為主體的個性化閱讀,使他們在主動的閱讀和思考下理解文章內容并獲得啟發,從而塑造更具獨特魅力的個人風格。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人文性
人文指的是人類的自我關切,它表現為對人類的尊重和關懷以及重視人類傳承下來的精神文明和對高尚人格的認同和刻畫。小學語文教育中閱讀教學的實質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追求“真、善、美”,并在閱讀實踐過程中幫助學生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時效性
所謂的時效性是指在小學語文教育閱讀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動腦能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授課效率的高低取決于學生收獲的知識是否和其付出成正比。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推崇時效性,其目的是為了讓教師運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能有更多的收獲。
(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思想性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學會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以及獨立解決問題。其特征具有思想性,重視學生的人文主義,并以學生個性化需求為中心,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實現獨立人格的個性化發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趣味和理智情感。
二、現階段小學語文教育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中角色錯位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過多地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忽略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許多語文教師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理解比較片面,認為教師的閱讀分析不能代替學生閱讀就是要放任學生自己去把握課堂,由于課堂中學生的閱讀無指導性意見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這樣的情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課堂上組織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在一旁做其他的事情。還有一種是學生在下面爭議討論,教師作為旁聽者不做任何的糾正和肯定。因此,新課程改革中的閱讀教學不是讓教師退出課堂,而是教師要科學合理地利用課堂教學,在學生自主閱讀時遇到的問題積極溝通解決,并給出合理化建議。
(二)學生學習被動,教師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該注重學習課題的設計技巧,不要讓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比如在學習《寓言故事》的時候,教師說道:“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兩個寓言故事,龜兔賽跑和亡羊補牢。”很多學生已經聽過了這樣的故事,于是感覺枯燥無味。另外,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如果沒有明確教學目標和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單一的教授課文上的內容,那么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導致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學習一知半解。
三、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并把對閱讀的知識理解直接灌輸給學生,使學生不能主動地思考問題,不利于學生思維的延伸和健康的發展。為了能夠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該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做一些改變,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化被動為主動。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你覺得他們誰說的更有道理?”等。再比如在學習課文《烏鴉喝水》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視頻教學,生動地演繹出烏鴉在喝水的時候的心理變化,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就像俗話說的 “看到永遠要比聽到更使人印象深刻”。因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和思考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二)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并結合課文中的內容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時候,教師應先制訂教學計劃,讓學生閱讀課文并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及思想。最后,通過對課文的理解,得出啟發式的結論。在講解課文之前,問學生:“國王發給孩子們的花種可以種活嗎?”學生回答:“不能。”進而引出下文孩子們的花盆里都有鮮花,只有一個孩子沒有。這就引發了學生對于誠信一詞的思考。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能夠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認識能力。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學生閱讀的個性化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包娟.淺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3(11).
[2]宮雪松.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4(28).
[3]李文潔.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J].快樂閱讀,2013(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