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婕
摘 要:現如今,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較早,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多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肢體語言對于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及課堂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巧妙地運用肢體語言,就會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能夠吸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肢體語言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肢體語言
教師在使用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時,僅僅注重自身的口頭講解和學生的聽講情況,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缺乏生動性,無法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不能夠促進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課堂上的表情、語言、肢體動作都是構成高效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肢體語言的運用,來提升課堂的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面,筆者將對如何具體地運用肢體語言提出建議。
一、合理地運用手勢
數學是一門抽象、難以理解的課程,所以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方式有著一定程度的考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運用肢體語言,會使課堂氛圍更加和諧,使得教師的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學生增強對抽象知識的理解,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合理地通過手勢來傳達一定的信息。教師在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時應當注意不能過于夸張,要盡量保持適當。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對生動形象的事物較為敏感,他們往往會受到教師生動講課的吸引,所以教師應當牢牢地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合理的手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首先對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之后,在課堂上結合肢體語言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述。對于某個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要通過擊掌、畫畫等手勢,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在教學“長方體體積推導”這一課程時,可以利用手勢模擬長方體的長、寬、高的測量。在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也可以利用一定的手勢,進行知識的靈活體現。在正常的教學進程中,如果學生出現了走神、交頭接耳的情況,可以擊掌、拍黑板來提醒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合理的身體姿態
身體姿態是一種特殊的肢體語言,能夠將教師的情緒、肢體動作結合起來。身體姿態能夠直觀地向學生傳達出教師的心理情緒。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過合理的身體姿態的展現,能夠給學生傳遞出一份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促進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滿斗志,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更大的信心。小學生的心理情緒十分容易受到外界條件的干擾,尤其是教師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領導者,能夠時刻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所以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現適當的身體姿態,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熱情以及積極的教學態度。
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時刻保持挺胸抬頭,語調激昂,向學生傳遞出一種積極樂觀的教學情緒,通過這種方式,小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得到顯著的提升。慷慨激昂的語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小學生走神,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會認為數學教師的教學十分生動有趣,對數學教師產生好感就是對數學這門抽象復雜的學科產生好感。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領導地位,通過自身的情緒、身體姿態的改善,來向學生展現出一個積極向上的教師形象。
三、加強與學生互動
教師應當加強對小學生心理狀況的理解認識,加強與小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促進教師與學生友好關系的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通過自身的肢體語言進行教學,而應當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小學生也加入到肢體語言表達的行列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行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只有讓小學生體會到數學課堂的生動和有趣,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教學“小數數位順序”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晃動腦袋,腦袋表示小數點,讓學生舉起雙手,左手代表數字的整數部分,右手表示的是小數的小數部分。之后根據手指順序的不同,來表現不同的整數與小數數位。教師隨機說出一個數,讓學生對這個小學所使用的數位對應的手指進行保留,縮起未使用數位對應的手指。通過這樣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的互動,不僅能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能使得小學生對生動的課堂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對于拉近小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以及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著顯著的作用。通過肢體語言互動的教學方式,摒棄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防止小學生在教師枯燥的課堂上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熱情。肢體語言的互動不僅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提升小學生對小數各個數位的理解程度,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幫助。
綜上所述,肢體語言的教學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肢體語言不僅能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充滿趣味,還能吸引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教師應當通過教學實踐,逐漸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對于肢體語言教學的運用方法,通過合理地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來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并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