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富貴
摘 要:基于“工學結合”模式,一定要不斷創新變革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并且不斷完善管理措施,進而培育具備較高理論與實踐技能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學生管理;改革創新
一、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意義
工學結合系指深入強化學校與各企業間的協作與聯系,使得課堂教學能夠密切聯系實際的工作內容與任務,如此,學生不但可以接受學校里老師傳授的專業知識,還可以在企業的實習過程中得到很多的實踐經驗,進而不斷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綜合素養,提升學生自身的競爭力。
工學結合的模式可以依照用人企業的實際需求,針對并且靈活性地培育出高素質的人才。基于這種模式,學校與企業兩者間的關系會更加密切,學校也能夠更加清楚企業的實際需求,學生借助參與公司實踐工作的方式,基于公司的實際需求,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工學結合的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職業教育的建設與發展,由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對高技能工作者的需求也日益提升,可是高職院校在這類人才的培養與實際的供應層面上尚未成熟,遠遠達不到現今社會的相關標準。而工學結合的模式就有效帶動著高職院校的發展,進而促進職業教育的建設與發展。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學生管理上的改革創新
(一)學校和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工學結合的任務
首先,學校應該在教學計劃允許的范圍內,并且在教學綱要的基礎上,制定完善的工學結合教學方案,切實明確學生實習的時間、形式、需求、內容、考評、學分認定等方面的內容;借助編制實習生管理的有關規定,讓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了解學校的實習安排。其次,學校與公司應該簽訂合作協議,借助法律文件的形式,使得實踐教學的管理更加規范化,可以有效明確校企兩方的權利與義務。
(二)樹立工學結合的學生工作理念
基于工學結合的模式下,將以往的學生管理轉換成具備現代意義的學生服務職能,將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與進步、社會的實際需求、職業發展作為基本的著手點,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服務,進而使得工學結合管理的順利推行得到極大的保障。并且,在高職學生活動空間的層面上,已經由原本的課堂、宿舍兩點一線,變成了公司與社會。這就在空間與環境上都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使得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真正面臨巨大的挑戰,要摒棄原本單一并且封閉的管理形式,真正構建正確的開放意識與合作理念。
(三)強化實習動員和崗前的培訓
學生實習之前,一定要召開動員誓師大會,這對于即將參加實習的學生而言,是學校對他們最后的教育。借助誓師大會,學生可以明確參加實習的根本目標與實際意義,這就有利于其在實習中的工作與學習。在學生奔赴實習崗位之前,學校一定要把實習單位的實際狀況告知學生,這就涵蓋了企業的實際情況、企業的文化以及公司的一些規章制度等,進而使得學生能夠盡快融入公司,能夠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借助動員教育與崗前培訓的方式,強化學生對工學結合模式的了解與認知,并且對學生所實施的動員教育與崗前教育是非常適時的,能夠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找對自己在社會、在公司中所處的位置。
(四)培養學生干部,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在工學結合模式的基礎上,在實習期的學生會相對來說渙散一些,老師也很難對學生實行統一化的管理,這就應該將學生干部與黨員的榜樣與引領功能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干部與黨員承擔起聯絡員的任務,多多關心、照顧普通同學,并且深入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與實習情況,正確引領學生開展良好的自我管理與自我教育。并且,學生干部與黨員還應該協助老師,完成實習期間的各項管理任務,在實踐過程中爭做模范。
(五)重視企業文化,強化學生的人文素質
在工學結合模式下,企業文化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企業文化系指公司內部獲得廣大職員認可并且被他們所接受的一種基本價值理念、行為規范與道德標準。公司在內部創建溫馨并且和諧的文化氛圍,能夠有效強化企業凝聚力,充分激發職員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企業文化具備引領、鼓勵、教育并且感化等各項功效,企業文化其實就是一個企業的靈魂。
(六)發揮出評優導向的功能
為了能夠獲得優質的實習成效,就一定要運用切實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嚴格考評實習的整個過程。從學生們開始步入實習部門,走向實習崗位的時候開始,公司就要全面記錄下所有學生在實習職位上的表現,例如崗前的考評、技能上的操作、實習崗位的更換等。并且最后基于下面三個層面來對實習效果進行評估,第一,學生實習過程中的態度與表現,這就包括出勤狀況、責任意識與實際的工作狀態等;第二,實踐技能,這就包括學生對專業技能熟練的程度、使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等;第三,實習報告的質量,這就涵蓋了實習的日志以及小結等。倘若是考評合格的學生,學校一定要進行獎勵,或是給予學分的獎勵,企業還能夠向學校頒發相應的實習證書,并且在證書上把學生在實習階段的實習狀況進行闡述,還應該蓋上公章,這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還是學生工作經歷的一種有效的憑證。
三、小結
工學結合模式是現今高職院校深入發展的一項重要策略,不但可以為公司培育高技能人才,還可以使得現今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就業率得到極大的提升,雖然現今工學結合的模式還有很大的不足與缺陷,可是借助廣泛爭取社會各個領域的支持,并且不斷完善校企之間的聯系,不斷優化相關制度,促進工學結合模式的建設與發展,進而有效推動職業教育的長足、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鎖慶.工學結合背景下高職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4(2).
[2]譚家德.中職學校“工學結合”學生工作行為評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9).
[3]李鑫,李磊.新媒體在”工學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