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忠文
摘 要:目前,反思性教學已經在許多地區得到了應用與實施。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反思性教學時一定要有較高的思想高度,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培養自己的閱讀反思能力。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如果他們的反思學習不能得到很好的實踐,那么反思性教學將不存在任何意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思考并探索出適合反思性教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閱讀反思;小學語文;思考與探索
一、閱讀教學,以“讀”為本
“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任何形式的朗讀,都是要引導學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強暗記”、“逐句玩味”、“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切記向學生講什么叫有感情地朗讀。用什么語氣,帶什么感情。特別在許多課文的后邊要求學生把你喜歡的句子背下來或抄寫下來。這些作業,不是讓學生去盲目抄寫記憶,其關鍵在于讓學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積累一些妙詞佳句。要達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
二、閱讀與寫作緊密聯系,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新課程標準對閱讀和寫作提出新的要求:閱讀方面要求學生“能復述敘事性作品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作方面則要求“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從上面的論述可見,閱讀和寫作是提高語文水平的重要環節和關鍵所在。顯然,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并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是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學生不知道閱讀哪些讀物,如何閱讀才更有收獲;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也不知道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才更有實效。經過深入的實踐研究,筆者認為,只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走讀寫一體化訓練之路,才能走出困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1.摘抄精美語句。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閱讀借鑒,注重平時積累,不失為一種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2.摘抄精美語段。進行仿寫訓練模仿是創新的基礎,閱讀過程中,發現精美語段,我們可以先把它摘抄下來,而后認真分析它美在哪里,本著既形似又神似的原則進行仿寫訓練。3.摘抄經典故事,積累寫作素材。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平時不注重從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寫作時就會文思枯竭,難以連綴成文。即使勉強寫成一篇文章,也難免內容空洞,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嫌。4.從閱讀中感悟人生哲理,進行常規思維訓練、寫作立意訓練。故事中往往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閱讀時,只有一邊閱讀,一邊感悟,才能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提高了,自然就能從故事中提煉出正確的文章立意,不至于在寫作時因對所給材料理解偏頗或錯誤而造成寫作偏題甚至離題。5.摘抄同一主題的文章,比較閱讀,分析異同,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同一主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寫法,閱讀中將同一主題的文章集合在一起,分析它們的異同,從中領悟作者思維的獨特性與寫作技法的巧妙。
三、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
課外閱讀的豐富性為學生的個體發展提供了極為廣闊的空間,通過對學生課外閱讀氛圍的營造、興趣的培養、方法的指導、習慣的培養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新形勢、新標準下課外閱讀有效引領方式,完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有效引領策略,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引導的實效性,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及時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創造口頭交流信息機會,進一步加強指導怎樣選擇、積累有益信息,讓他們在交流中獲取更多信息。“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后用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定期利用語文課進行交流,評出優秀讀者給予表揚,做到以讀促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同時也領悟到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學校或教師要適當地提供學生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場地。
總之,課外閱讀不僅是學生開闊眼界、儲備知識、訓練能力的有益橋梁,而且更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學習,讓課外閱讀為學生的人生打好底色,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閱讀教學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必要的語文閱讀訓練,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1):30.
[2]俞國新.閱讀教學中文本對話策略的運用[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3(Z1):56-58.
[3]許平.小學閱讀教學中想象思維的訓練[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2(11):4.
[4]王立霞.“反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索與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08(06):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