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曠恒
摘 要:競技體育能夠充分彰顯一個國家的體育實力,為了推動國家競技體育的長遠發展,相關部門要為競技體育培育出優秀的后備人才。縱觀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歷程,我國在競技體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目前的發展現狀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運動員缺乏文化知識教育、訓練的課程制定不夠科學規范。鑒于這樣的發展情況,我國在競技人才培養方面要進行改革創新,完善現有額教學模式,推動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
關鍵詞: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
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大國際競技體育比賽中均有良好的表現。競技體育水平充分顯示了一個國家的體育水平,為了我國競技體育的長遠發展,培養優秀的后備人才是保障競技體育發展人才基礎。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時代發展,我國原有的競技后備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改革創新。在當前的發展局勢下,如何為競技體育培養出優秀的后備人才是促進經濟體育發展的重要步驟。
一、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
(一)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機制
實現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就是保障競技體育有充足的后備人才供給,制約我國經濟體育發展的重點問題之一就是如何保障優質人才資源的開發。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誕生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競技體育的發展進程,結合當前的經濟發展體質,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質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計劃是推動競技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自建國以來,我國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計劃一直以體校為基礎開展初中高三級訓練網,從人才選拔、制度制定、經費投入等方方面面都由國家進行宏觀調控。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這種由國家嚴格把控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發生改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也隨之調整。我國當前采用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是“四級訓練”體制。在這個培養體制中,最低端和第二層以各類學校培養為主,核心目標是為學校建立高質量運動隊,這樣的運動人才一部分進入各大高校,一部分進入省市國家隊。
(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計劃采用的是以體校為基礎的三級訓練框架,這種人才培養模式與金字塔的結構類似。在整個人才培養規劃中首先由最基層的普通業余體校,體育傳統學校等機構進行人才訓練;通過選拔,讓運動員們進入重點業余體校、體育中專、競技體校等上一級機構訓練;經過再一次的選拔訓練,讓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進入省、市、自治區專業隊和國家隊。過去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在計劃經濟發展背景下對國家的依賴性強,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也要進行調整。雖然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需求調整創新,但是還帶有極強的計劃經濟時期的特點,改革創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在具體實踐操作中進行磨合。我國在經濟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方面依然以國家為主,未能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將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計劃與市場經濟有效結合在一起。
(三)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現狀
為了貫徹落實我國國家競技體育發展戰略,讓我國競技體育事業在各大比賽中取得良好的成績,競技體育運動員要經過刻苦專業的體育訓練。專業競技體育運動員一方面要進行專業的體育訓練,另一方面還要學習文化知識。普通學生在全身心專注于學習是都不一定能掌握好要學習的文化知識,專業運動員在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精力方面遠遠比不上普通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狀態下文化知識的學習效果肯定不理想。部分運動員對學習文化知識缺少動力,體校內對文化知識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以及管理制度上存在不足,造成了我國大多數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文化知識方面存在不足,在他們以后的升學和就業當中產生了阻礙。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對運動員來說是一個高風險高淘汰的過程,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只有少數的精英人才會出現,而被淘汰的運動員在專業方面得不到發展,而在就業和升學方面由于文化知識不足也面臨著就業面狹窄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在專注于提高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專業技能時,還要注重他們的文化課知識。通過調整教育方式,運動員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豐富他們的理論知識,從而將科學知識運用到訓練實踐之中,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體育的長遠發展。
二、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完善培養體制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背景下,為了推動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要完善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機制,進行積極的改革創新,將過去單一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向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結構,向多元化轉變。加大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宣傳,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讓全社會加入到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選拔中來,擴大運動員的選拔渠道。改變傳統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計劃中單一的體校培養方式,建立完善的教學模式,讓后備人才分階段分層次的進行學習,這樣有利于提高運動員的實力。同時,各地區之間要加強交流合作,不能盲目的堅守自己的老傳統,要積極吸收外界的新鮮資訊,從而促進運動員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我國競技體育發展做出貢獻。
(二)完善競賽機制和福利保障
我國現行的競賽體制改變了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進行財政投入的局面。現在我國積極開發利用政府、地方以及社會各界的資源,擴寬了競賽資金來源,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以及社會投資等多種財政方式紛紛進入競技比賽中。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級化,我國為競技運動員們提供了更多的比賽機會,增加了他們的實戰經驗。針對當前所暴露出的問題,我國相關部門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首先在運動員注冊制度和比賽身份認證方面,借鑒其他國家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據我國的特殊國情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運動員身份注冊制度和核實制度。其次,在增加比賽次數的同時,要注意協調各項比賽之間的關系,利用宏觀調控讓競賽機制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這樣的競賽機制下,能夠促進各項競賽協調發展,同時也提高了競技體育運動員的實力。
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由于其職業特殊性,在培訓過程中面臨著高風險、高淘汰和不確定性。為了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建設,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推動這一事業發展的強有力保障。通過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讓運動員在訓練是免除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之中,同時也讓社會對這個行業更加了解放心,為競技體育吸收更多的后備人才,推動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
(三)提高運動員的綜合素質
為了提高運動員的核心競爭力,加強運動員的文化教育顯得極其重要。首先,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強基礎訓練體系建設,針對體校教育的特殊性展開針對性教學。其次,要轉變傳統的評價標準,讓運動員意識到體育技能訓練與文化素質教育同等重要,在注重自身訓練水平提高的同時還要加強自身文化學習,從而提升運動員的整體素質,增加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針對運動員開展的教學活動要結合運動員的發展特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整教學模式,提高運動員的學習積極性。
結語
在經濟發展和科學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國的競技體育發展也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尋求運動員培養體系和能力方面的提升,從而推動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計劃中要綜合考慮運動員的訓練方式、文化教育、社會保障、職業規劃等方面,從而建立科學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董佳華.國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法制化對我國的啟示[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5,34(5):54-58.
[2]王紫娟.后青奧會時代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5,33(3):47-51.
[3]李東明,蔣國權,袁旭明,等.珠海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7,37(4):24-28.
[4]戶永偉,吳志建,周兵.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現狀分析[J]. 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