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會琴 賀曉凌
摘 要:教師的作用是教師育人,是學生學習乃至人生道路的帶頭人和學生對世界觀、人生觀認知的啟蒙者。我們教師不僅要將學生培養成專業人才,使他們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厚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針對新時代下高校教師的責任與義務進行探討,并結合所授課程特點具體闡述。
關鍵詞:教師角色;教師職責;立德樹人
一、引言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2014年習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說“傳道”是第一位的。2018年5月習總書記在《同北大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說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們廣大教師要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二、對高校教師角色的具體闡述
(一)作為教師,首先我們必須加強業務學習,具有“學高為師”的業務素質
高校教師要及時進行知識更新,了解專業領域的新思維、新方法,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隨時掌握專業領域的最新資訊。黨的十九大強調,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而發展的核心就是創新,同樣,教育只有不斷創新,我們的教學才會有新鮮感。教師專業底蘊的積累不僅僅是業務本身的積累,我們要像章魚那樣將觸須伸向不同的領域,將不同領域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于我們的教學當中。以物理化學課課程為例,物理化學課程內容多,抽象難理解,如果不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會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因此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查閱大量資料,研究講授方式和技巧,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同時我們教師還應該以最新的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將相關知識的應用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介紹給大家。
(二)教師要擔當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青年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要面對的是比過去更加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需要應對未來各種意想不到的挑戰,承擔起建設國家、服務社會的重任。因此我們教師必須愛國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貫穿于學校改革發展各方面,從新生入學到畢業生離校每個環節都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比圖,我們教師可以把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統籌起來,依托微信、微博,校園BBS等載體,以親切新穎、學生愛聽愛看、樂于參與的方式,把愛國教育、道德、信仰和素質文明教育滲透到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導轉化為學生的日常價值觀和生活實踐,進而根植于他們的思想深處。另外,對于網絡上的一些不實言論或者對待學生的一些傾向性的錯誤,教師要及時引導,并對其說服教育,告知其正確的言行,將其從錯誤的道路上引領到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來。
(三)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
當代大學生與過去的大學生相比,比較成熟,對生活有一定的目標,對知識有一定的選擇和要求。他們會專注于自認為有用的課程,對自認為無用的課程則抱以無所謂的態度。對這種現象,教師不能一味地指責,更不能置之不理。學生的這種選擇,一方面受社會的影響,令一方面,也是對課程缺乏全面的了解。對他們,教師要循循善誘,多強調課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導他們對課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三、結束語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便成了我終身的事業。每位青年學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力軍,他們的未來與老師的教導戚戚相關。因此,高校教師應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以習總書記提出的“四有好教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標準來嚴格審視自己,靜心教書、潛心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和教育強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