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玉福
摘 要:依據Leech的禮貌原則,通過分析其六條準則在中學英語課堂的應用狀況,證明禮貌原則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有著積極的影響。課堂問候、課堂指令、課堂提問和評價反饋中應用禮貌原則,能加強師生互動,達成師生間的有效交際,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禮貌原則和基礎階段英語課堂相聯系,論述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展開互動。
關鍵詞:禮貌原則;中學英語課堂;應用分析
一、引言
禮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不同的社會背景賦予了其不同的表現形式。而禮貌原則已成為言語交際的基礎,促進了得體有效的交際。在中學英語課堂這個特殊的交際環境中,禮貌原則的恰當應用對課堂教學和師生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有著重要影響。
二、禮貌原則理論概述
為了彌補美國哲學家格賴斯的“合作原則”的不足,英國著名學者利奇于1983年提出了“禮貌原則”。利奇認為,說話者有時出于禮貌的需要會違反合作原則。所以,他提出了制約人際交往的六條禮貌準則:1.得體準則:盡量少讓他人受損失,多使其收益。2.慷慨準則:盡量少讓自己受益,多吃虧。3.贊譽準則:少貶低他人,多夸贊。4.謙遜準則:少夸自己,多貶低。5.一致準則:減少分歧,增加一致。6.同情準則:減少反感,增加同情。
這六條準則的核心是盡量讓自己吃虧,使他人多受益,來使交際順利進行。其中,得體準則和慷慨準則,贊譽準則和謙遜準則兩兩都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前者是從他人角度考慮,而后者則是從自身出發。一致準則指出我們不該直接反對他人的意見,這是不禮貌的;而同情準則要求我們站在他人角度來表達情緒。
禮貌原則具有級別性、沖突性和合適性這三個特點。級別性不僅指語言本身的禮貌程度,也指所使用的禮貌策略的禮貌程度。沖突性指的是,就如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會產生沖突,這六條下屬準則在同樣的話語中也會發生沖突。而合適性即我們要根據具體情境來選擇應用這些準則。所以,在日常言語交際中,人們要認真考慮這六條準則及它們的特點。而在中學英語課堂上,教師也應如此,這能促使語言交際順利進行,推動師生交際并達成教學目標。
三、禮貌原則對中學英語課堂的影響
禮貌原則不僅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也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教師的言語行為和非言語行為有意無意的應用著禮貌原則,對英語課堂教學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其中,言語行為扮演著重要角色,因為整個課堂基本就是師生雙方在特殊交際環境下進行交際活動。Willams and Burden(2000)等發現課堂上教師禮貌的言語行為能影響教學效果。臧艷姿(2016)等國內學者也有同樣的研究。2011年頒布的英語新課標提倡新的教學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師生共同發展。為了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教師要合理地應用禮貌原則。那些在課堂上使用禮貌策略的教師們更能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加強師生互動以及發展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
(二)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除了教師教學方面,禮貌原則同樣對學生學習方面也有作用。它的恰當應用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師生間的有效交際以及營造出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禮貌原則的應用能減少師生沖突,提高學習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享受英語學習,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我們都知道,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們自尊心高,有逆反心理,好面子,如果教師言語或者行為不當,就會引發沖突。所以,教師要積極合理的應用禮貌原則。
四、禮貌原則的應用分析
通過對六條準則的應用分析,來解釋英語課堂中的互動,希望教師能關注和運用禮貌原則,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師生交際。
(一)得體準則
得體準則應用最廣。語言的使用不關乎對錯,而在于合適與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傾聽者,這會使學生焦慮不安。這點尤其體現在課堂提問里。所以,教師要遵循得體準則來提問,他可以說:(1) Can you have a try? It doesn't matter even if you make a mistake.這樣的表達能減少學生的緊張感,給學生留有余地。當學生回答出問題時,教師要給積極反饋;當學生不能回答出或者回答錯誤時,得體原則要求教師用委婉的話語來給消極反饋并鼓勵學生,這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得體準則對教師話語來說至關重要,從某種程度上講,它決定了課堂教學成功是否。
(二)慷慨準則
慷慨準則在課堂提問和課堂活動環節的應用非常重要。美國心理學家Rowe(1974)發現,據他觀察的課堂,教師提問某個學生時,如果3秒鐘后仍沒聽到回答,他就會干預。所以,如果教師應用慷慨準則,教師能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更多的學生將會參與課堂。教師可以說:(1) I will give you three minutes.(2) Think it over.(3) Think for a moment.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并不意味著浪費課堂上的寶貴時間,相反,它能促使學生去考慮問題,處理加工信息,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在課堂活動上也是如此?,F在的中學英語課堂就是師生交際的過程,教師要遵循慷慨準則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如果學生出現狀況,教師也要慷慨的花時間來引導學生。
(三)贊譽準則
學生基本都渴望得到教師的贊賞、表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使用稱贊性的言語,就是贊譽準則的應用。它貫穿整節課,尤其是在反饋環節。當學生表現好時,教師說: That's good! 或者Well done!等言語能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而當學生表現不如人意時,他也許會說Good try, but not quite right. 或Better, but still not quite right. Think it over。這也是贊譽準則的應用。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不會損傷自尊心。
此外,眼神接觸、面部表情和聲調等教師的非言語行為也在應用著贊譽準則。我們眼睛能表達的信息是無限的。課堂上,友好的眼神接觸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被鼓勵、被尊重。而微笑是課堂教學中使用最多的面部表情,它能直接表現教師的表揚與鼓勵。同樣,聲調也能表達許多信息,表達教師的情緒與態度。教師一般用升調來贊譽學生。
(四)謙遜準則
謙遜的教師并不意味著沒有威嚴,相反,他能獲取學生的信任,拉近師生關系。傳統英語課堂上,教師之所以居于主導地位有三個原因。知識上,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智力上,教師比學生發達;而社會經驗上,教師也更豐富。但是,現在的師生互動課堂上,師生處于平等位置,教師要應用謙遜準則,耐心的引導學生。當學生未達到教師期望的效果時,教師要謙遜地攬下部分責任: Well, maybe it's my fault. I didn't emphasize that in the previous class. 或者 I' m sorry, it's too difficult. We haven't learned yet等。這種表達不僅能體現教師的謙虛,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也能保護學生的面子和學習熱情。
(五)一致準則
我們都喜歡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但由于性格氣質的差異,沖突時有發生。中學英語課堂也是如此,總有分歧存在于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環節。所以,教師運用一致準則來減少分歧,拉近師生距離。教師經常使用祈使句和第一人稱“we”、“us”來發出指令,如Let's look at the topic等。當他尋求學生意見時則說 Would you like to read it for us等。這些表達能讓學生感覺教師就是他們中的一員,有認同感。當學生有獨特觀點時,教師可以說Your point of view is interesting/ wonderful等。一致準則的應用不僅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也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和好奇心。
(六)同情準則
某種程度上來說,情感是影響外語學習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積極的情感因素如自信和動機都是不可或缺的。國內學者王初明(2001)認為,“情感是維持學習動力的助推器”。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應用同情準則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保護學生的自信心。作為第二語言,學生在課堂上犯錯是正常的。當錯誤出現,教師應當考慮原因而不是批評指責,他可以說Don't worry about it. This is a very common error等。這樣的表達能幫助學生走出緊張尷尬的消極情緒,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此外,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使用一些非言語行為來輔助。
五、結語
在真實的中學英語課堂里,許許多多教師都有意無意的在課堂問候、課堂指示、課堂提問和課堂反饋等環節應用著禮貌原則。但大多數情況下,這六條準則是共同應用的,它們互相之間緊密關聯,共同作用,影響著英語課堂。所以,進行英語教學時,希望教師能關注禮貌原則并加以靈活應用。
參考文獻:
[1]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London: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1983.
[2]Willams, M. & Burden, R. L.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王初明.影響外語學習的兩大因素與外語教學[J].外語界,2001(6).
[4]臧艷姿.基于禮貌原則的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