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瓊 熊涓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出境旅游逐漸成為熱點,文化旅游更受到游客的青睞。通過對中日韓三國文化旅游合作現狀和互補性分析,針對三國文化旅游的合作的影響因素,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文化旅游;服務貿易合作;中日韓
[中圖分類號]F5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8-0022-0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ravel has been a pa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high-speed economy. However, for the most of travellers, culture is the more important factor that attracts them. By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travel coopera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Japan and Korea, 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of affecting complementarity,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Keywords: Cultural Travel; Service Trade; Cooperation
[作者簡介]蘇哲瓊(1990-),女,黑龍江鶴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務貿易; 熊涓(196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東北亞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國際服務貿易。
[基金項目]黑龍江大學研究生創新科研資金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YJSCX2018-072HLJU)。
一、前言
隨著全球化快速發展,世界各國的貿易結構也在不斷變化與調整,各類新興貿易蓬勃涌現,旅游貿易則成為近幾年發展迅速的貿易行業。中日韓三國作為亞洲經濟強國,旅游貿易也已經成為三國重要貿易領域。各國越來越重視文化旅游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與作用,近年來中日韓三國在文化旅游貿易合作方面開展多次交流,中日韓三國文化部長會議也多次召開,《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青島行動計劃(2015—2017年)》作為會議成果正式簽署,三國文化部長表示以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為平臺,繼續加強中日韓的文化旅游貿易合作。
二、中日韓文化旅游服務貿易合作的互補性分析
(一)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互補性分析
由于文化旅游服務貿易是旅游服務貿易的一部分,國際上統計的數據大多是旅游服務貿易數據,文化旅游服務貿易的數據獲得有限,因此本文以旅游服務的數據來測算相關貿易競爭力指數。本文主要采取國際市場占有率、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來分析中日韓三國在旅游方面的競爭力。
1.國際市場占有率
國際市場占有率是衡量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地位的重要指標,就是一國服務貿易出口在世界市場所占份額,等于該國出口額與世界出口總額的比值。從表1可以看出,中日韓三國中,中國旅游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最高,但是呈現下降趨勢;日本總體呈上升趨勢,并且與中國差距逐漸縮小;韓國旅游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雖然是三國中最小的,但是呈穩步增長態勢。
2.貿易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
競爭優勢指數(TC指數),又稱國際貿易專業化指數,能夠反映計算對象的競爭優勢,是指一國出口與進口貿易差額占出口與進口貿易總額的比重。TC指數取值范圍為[-1,1],指數越大,競爭力越強,反之,則說明競爭力小。由表2可以看出,中國旅游貿易的競爭力呈下降趨勢,尤其從2012年開始,下降幅度增加,近兩年下降幅度逐步減緩,但是下降的趨勢并沒有改變。而日本、韓國貿易競爭力卻呈上升趨勢,尤其是日本貿易競爭力指數由負數已經轉為正數,已由貿易逆差轉為順差,而韓國的旅游貿易競爭力指數雖然仍小于0,但是穩中有升,兩國的旅游貿易競爭力都在逐漸變強。這說明中國游客出國游的情況越來越多,但是中國吸引國外游客的人次并沒有隨之增加,而日本、韓國則相反。
3.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
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是指一經濟體某種商品或服務出口占世界該種產品或服務出口總額的比率與該經濟體總出口占世界總出口的比率之比。RCA>25,表明該經濟體的該商品或服務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若1.25 由表3可以看出,三國總體的國際競爭力都比較弱,而且中國旅游貿易的顯性比較優勢指數總體呈下降趨勢,尤其從2014年開始,下降幅度明顯加快;而日本顯性比較優勢指數呈上升趨勢,并且上升幅度明顯增加;韓國顯性比較優勢指數一直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總體來看,日本、韓國的旅游貿易的總體競爭力比中國要強一些。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可知,日本和韓國的旅游貿易競爭力優于中國,中國應與日本、韓國加強旅游貿易互補性合作,通過強化旅游人才培養,派遣優秀的旅游專業人才赴日本、韓國學習其發展旅游貿易的經驗、做法,并結合我國旅游貿易發展現狀,擴大我國旅游貿易開放程度,吸收國外先進的開發管理理念,使我國的旅游資源得到更深層次開發,促進中國旅游貿易競爭力的提升,尤其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的更深層次的開發,有利于更好地促進中國文化傳播,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為文化旅游貿易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文化旅游服務貿易要素互補性分析 1.生產要素互補性分析
中國地大物博,地形地貌多種多樣,有西南地區的喀斯特地貌,西北地區的黃土高原,自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另外,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56個民族各具不同的風俗習慣。中國很多的具有特色的地貌、歷史古跡、民族文化特色都聚集在西部地區,但是由于基礎設施、人才、知識等條件的限制,中國西部地區的文化旅游貿易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導致我國文化旅游貿易發展東西不協調,影響了我國文化旅游貿易的總體發展。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制作國,以其特有的文化為基礎,例如忍者、武士,很好地展示了日本傳統的文化色彩,受到了各國動漫愛好人士的追捧,這極大地促進了日本文化旅游貿易的發展,而韓國文化旅游貿易發展的基礎就是其先進的文化產業。雖然日本、韓國的文化旅游資源相較于中國有所欠缺,但是近年來日韓兩國致力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旅游人才培養,以至于到日本、韓國旅游的游客對兩國的評價很高,旅游體驗非常好,這也是日韓兩國旅游貿易競爭力超過中國的一個重要因素。
2.需求要素互補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穩步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眾對于領略國外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出國旅游成為熱點,而與中國文化“和而不同”的日本與韓國就成了游客的最佳選擇。日本的動漫以其制作精良,畫面優美,音樂動聽著稱,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動漫愛好者都產生了極大了吸引力,甚至很多年輕人因為喜愛日本動漫而學習日語,有的為了更好地學習日語而赴日本留學,親身體驗日本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等。韓國時尚界世界聞名,“韓流”文化風頭正勁,韓國傳統文化發展與延續得較好。在韓國旅游途中,總是能看到精心修繕以及維護良好的各類宮闕,且宮闕建筑還配有傳統儀式表演,在規定的時間內,演員們穿上具有傳統民族特色的服裝,為游客們表演韓國傳統的禮儀和舞蹈。這也是韓國吸引國外游客的一個重要因素。而中國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秀美山川,名勝古跡吸引著日韓游客,由于日韓的很多文化源于中國,對于文化的追本溯源也是吸引日韓游客來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3.支持及相關行業要素分析
中國的一些旅行社為了吸引游客,擴大市場占有率而競相降低價格,導致許多旅游項目品質下降,進而游客對旅游項目的評價下降。另外,國內旅行社的導游總體素質良莠不齊,常常會出現導游強制游客消費的現象,或者有些國內游客在國外旅游時有些不恰當的行為,但是目前中國旅游相關法律法規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以及《旅游行政處罰法》,對于處罰這些不規范的行為及現象缺乏相關法律依據。
而日本與韓國旅游法律體系相對完善,不僅有基本法,還有專項法。日本與韓國在其旅游貿易發展的不同時期,根據其發展的具體情況,適時修訂和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且日本和韓國針對其旅游貿易不同的側重點,出臺了著力點不同的法律法規,以保證旅游業在相對完善的法律環境下有序、健康發展。
三、促進中日韓文化旅游服務貿易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創造合作平臺,搭建合作框架
一直以來,政治、安全、歷史等因素是影響三國文化旅游貿易合作的重要方面。對此,三國應加強對話會晤等磋商方式,發揮相關部門職能,對三國文化旅游貿易的合作開展更深層次的探討,擴大三國文化旅游貿易合作的領域與范圍,逐步建立并完善三國文化旅游貿易合作框架,加強三國人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增強彼此間的信任感。三國可采用國際旅游組織的建議,按照國際旅游行業標準,同時借鑒歐盟等地區的旅游合作經驗,建立三方旅游合作應急預警機制,在發生突發性事件時,能夠及時磋商與會晤,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以最短的時間處理好突發狀況,恢復合作,促進三國文化旅游合作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完善三國文化旅游合作框架。
(二)加強三國文化交流,進行互補性合作
近年來,漢語在日本與韓國比較盛行,與此同時,學習韓語與日語的中國學生也在逐步增加,因此,中日韓三國應強化文化旅游互補性合作,打造三國文化旅游合作共同體,以此為依托,加強文化交流,促進三國文化旅游產業升級。三國可以以官方交流合作帶動民間交流溝通,通過多層次、多領域、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例如,中國大型藝術團到日本、韓國表演,讓日本、韓國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文化,也可以邀請日本、韓國的表演藝術團來中國演出,或者通過電視、電影等藝術創作加強三國合作。中日韓三國地緣相近,文化具有相似性,日本和韓國都曾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日本和韓國現代文化里仍然可以看到中華文化的痕跡。同時中日韓三國文化上也存在著差異性,日本與韓國民族單一,而中國擁有56個民族,民族文化豐富多彩。中國可以舉辦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節,邀請日韓的官方旅游團或者民間組織參與體驗,讓其領略多姿多彩的中國民族文化,比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等。
(三)加強市場監督,強化旅游管理
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出境游以及導游的管理,嚴格監督導游持證上崗制度執行情況,提高導游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并且在導游帶領游客出境之前,要求導游詳盡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風俗習慣、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來提醒游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另外,旅游監管機構可以印刷一些旅游熱點地區的宣傳冊,將一些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以及當地一些不受歡迎的事項在宣傳冊中加以說明,還可以體現中國的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對即將要出境旅游的人員進行發放,這樣既可以提醒游客在境外游玩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可以起到宣傳中國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促進中國國際知名度的提升,也便于外國人更好的了解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 熊涓,邵寧.中國與日本韓國旅游服務貿易合作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3(1):89-101.
[2] 徐杰. 中日旅游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
[3] 李小牧, 王海文 . 國際服務貿易[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4] 顧江, 朱文靜. 中日韓文化貿易的競爭性及市場分布研究[J]. 現代經濟探討, 2012(10):53-57.
[5] 張寧. 中日韓文化創意產業貿易競爭力比較研究[D]. 青島科技大學, 2015.
[6] 張穩. 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發展現狀[J]. 商場現代化, 2017(9):20-22.
[7] 劉榮華. 中日韓旅游服務貿易合作研究[D]. 東北財經大學, 2014.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