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摘 要:在中等職業學校對“后進生”進行德育教育對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是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素質教育建設的一個基礎工作,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的“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工作能夠促進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培養教學的發展。因此,對中等職業學校中“后進生”的德育策略研究十分必要,提升“后進生”的德育教育,做好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工作,加強其教學資源開發及利用,堅持發展社會主義教學事業,可以為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加入強大的動力,有助于推動我國社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職業學校;后進生;德育策略
孩子是國家未來,特別是當今社會對職業技術人才需求量大。因此,作為以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為主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關系到中職學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的建立等,關乎國家的未來發展。“后進生”作為中職生的一大特殊群體,加強“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的建設發展,有助于推動中等職業學校科學的教育事業發展,為中國未來的發展奠定有利的教育基礎。
一、什么是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學生在長大后應該具備的,這兒不一定是指各種專業知識和技巧,更多的是指為人處世的態度,自身的品格素養等。學生通過德育教育的發展,建立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后進生”科學素養主要還是通過對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這六大素養進行教育提升而搭建的,通過發展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得“后進生”成為一個具備全面發展基礎的自然人。在對這六大素養進行教育培養后,使“后進生”在現實生活或未來有更好的成長,成為有一個全面發展的、有能力的社會人。
二、德育學科的發展情況
德育教育作為構建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之一,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具備學科的整體性。但“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還是一種具備外在形式的整體。這就要求在對“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時,一定要貫徹學習的整體性要求,將這門學科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科來進行教育。
通過充分學習、研究和融合“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的理論、學術自身的力量,并且依靠之前研究分析過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思想品德的各個理論家的認識和智慧才能夠更好的建設“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所以,“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的建立是對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思想品德整體性的集中貫徹,是更好的建設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思想品德理論體系的集中體現,對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思想品德理論的分析研究有著重要意義,是對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思想品德的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三、我國當前教育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困難
(一)對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培養和發展培養的不重視
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學校及家長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的不重視,加之老師也對其重要性不了解,因此在學校的建設中沒有重視“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培養的這一環節。對“后進生”進行“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促進對 “后進生”的教學。但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的思想、價值觀的不成熟,在進行“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培養時,沒有專門的老師或者相對成熟的理論對“后進生”進行專門的指導,加之老師對“后進生”相關德育工作并不重視,導致 “后進生”在進行轉化過程中碰到問題不能第一時間得到老師的解答,這就造成“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面臨重重的困難。
(二)適合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閱讀的書籍不多
由于我國教學的大環境對“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培養的不重視,因此現在社會上適合“后進生”轉化的德育書籍并不多。需要明確的是中等職業學校階段的“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培養的書籍跟一般課本不同,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培養的書籍要求的知識點并不用很多,但是對價值觀的培養要求較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才會接觸到更高的價值觀培育要求。所以就要選擇適合當前“后進生”受教育階段的相關德育類書籍來對其進行德育培養,因此家長需要對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加以重視,不是簡簡單單的購買一本課外書籍閱讀材料就可以了,而是要根據孩子現階段的特點,選擇能激發其閱讀興趣,同時又有知識點及有利于“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提升的閱讀材料。
四、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培養和發展的工作要點
“后進生”德育培養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培訓“后進生”良好的品行能夠影響“后進生”未來的成長和人生價值,而不良的品行甚至會造成以后的犯罪。中等職業學校領導教師應當鼓勵學校發揮本身的主觀能動性。思想是我們想要做一個怎么樣的人的基礎,思想端正,那么人品就端正。因此對于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應該要放在首位。教師還需要定期的對“后進生”的德育轉化進行研究分析,需要研究學校當前的“后進生”轉化的德育方式是否合理有效,當前的相關內容是否符合我國的教育政策方向。通過調查研究,找到當前“后進生”德育轉化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通過定期化的方式,能夠非常有效的做好中等職業學校的“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工作。此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將“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平時生活中關注“后進生”的言行舉止,通過言傳身教等各種方式促進“后進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五、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進行“后進生”轉化工作
(一)“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工作是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在對“后進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的時候需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的培養跟個人生活習慣一樣,是需要長期積累并且不斷保持練習才能形成的,因此不像其他教育內容一樣能夠短時間內進行較高的提升。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知識模塊從不同角度轉化“后進生”,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耐心,靜待花開,同時要求教師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和幫助這些“后進生。”
(二)教師要善于運用語言來感化“后進生”
老師需要在日常對“后進生”的教育過程中,充分的了解、尊重、關心并且相信學生,這是老師走進學生心里,搭建師生溝通橋梁的基本條件。在與“后進生”的溝通過程中,需要對“后進生”成績不理想、厭學、行為不良等作正確的歸因,并且給予合理的指導和幫助。不能一味的對學生進行訓斥甚至體罰學生。而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用語言感化學生,讓他們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老師在進行“后進生”德育工作時,要尊重學生的品格和尊嚴,消除學生的敵對心理,通過孜孜不倦的教導來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引導學生成為有用的人。
(三)運用彈性教育法逐步轉化后進生
彈性教育法又叫緩沖法,即在教育學生方法上要有彈性。它和嚴格要求看上去相悖的,實際上二者相輔相成的。因為后進生的不良思想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各種不良習慣和不良習氣已經根深蒂固,不可能指望他在短時期內能改過。教師對此有耐心,在教育方法上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要采用迂回法與遞進法,給這些“后進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獲取進步。
六、強化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培養和發展工作保障
當前社會發展的非常快,“后進生”德育工作應該與時俱進,要靈活運用互聯網工具來強化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德育工作的開展。當今社會教師活動可以通過新媒體或者互聯網來做到宣傳推廣,還可以通過中等職業學校校園內部的廣播、校報等方式進行宣傳。利用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將開展“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的方式運用到互聯網上,加快各個中等職業學校之間的交流,分享自身經驗,討論工作上的不足之處,這對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工作有著重要意義。
加強“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的經費保障,做好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工作的費用預算,建立城市、農村的互幫互助體制,將工作經費充足區域的費用轉移部分到欠發達地區,通過這種互幫互助的方法,實現資源的調配和共享,讓全國各地的中等職業學校都可以順利落實“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這項工作。
中等職業院校建設是做好“后進生”德育策略教育建設的核心,而做好中等職業院校建設就需要做好“后進生”的精神文化建設,這也是小學新課標下學生教育的核心切入點。除了做好“后進生”精神文化建設外,還需要做好學生全面教育的培育,將敢為人先,不屈不撓,永攀高峰的精神進行發揚,堅持“后進生”的個性發展與團隊發展共進的方式進行“后進生”德育策略教育建設。通過營造這種積極向上的中職院校文化建設,尊重不同個體之間的文化差異,堅持精神文化建設大方向不變,鼓勵“后進生”個性差異化的存在和發展,營造科學、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和教育資源建設,以此來推動中等職業院校的建設及發展。
綜上所述,關于加強中等職業學校“后進生”轉化與德育教育培養和發展工作的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在新時代下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對 “后進生”轉化與德育培養和發展工作,從而使中德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順利的開展,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思想道德高尚,專業技術扎實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譚睿.中等職業教育德育目標的新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5(10).
[2]何名林.淺談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J].當代教育教學雜志,2010(2).
[3]于欽波.中國德育思想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4]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