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凡付
摘要: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現代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手法,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特別是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入更直觀的物理現象,能將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有趣,便于理解掌握,本文從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的角度,分析多媒體技術在輔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物理教學;搜集信息;整合信息;農村初中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2-0128
信息化技術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其應用已遍及國民經濟及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多媒體技術應運而生。從最早應用于教學中的投影儀,到現在以計算機為中心,集成投影儀、音響等的多媒體技術具有展示文本、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功能,引發了課堂深遠變化。
近幾年來,農村初中每個教室都安裝了班班通設備,并且網絡全覆蓋,因此,多媒體技術交互工具在課堂中的應用,使農村初中的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更新思想。
一、搜集信息的有效性
互聯網的偉大之處就是信息共享,在信息海洋中,如何有效搜集有用的信息是一門技術活。初中物理中有許多抽象實驗,農村初中生更是難于理解,因此,教師要有獲取網絡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海洋中找到有效的信息。
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獲取教學中要用到的信息。互聯網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它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利于擴展課堂的知識領域,有利于引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推動課堂形式教學活動的改革。
最常用的搜集信息辦法是通過各大搜索引擎,如百度等;其次是利用好各項專用網站,如學科網等;最后是充分使用好本地的教學資源共享平臺。
如在講授《升華與凝華》一課時,在平時生活中升華與凝華的現象比比皆是,但學生并未把生活中的現象與課本知識聯系起來,因此,我們可以搜集一些圖片、視頻展示給學生,如冬天的雪景、或者截取一段下雪的影視視頻,讓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形象直觀。
二、整合信息的必要性
傳統課堂主要以教師說教為主,呈現形式是最原始的“黑板”,整體課堂生硬乏味,物理概念的講解更是讓師生焦慮,從而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媒體技術將文本、聲音、圖片和視頻等資源集成起來,從感觀上更有效地刺激師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有效性。因此,整合信息的技巧是現代教師的基本功力。
網絡信息繁多,我們在搜集有效的教學資源后,如果把這些文本、圖片、視頻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將它們更流暢地展示給學生,增加學生與信息的交互,提高對知識的注意和理解,有利于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物理中有許多概念或過程是比較抽象的,在以往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語言和板書呈現信息,教師講得乏味,學生聽得厭煩,教學效果差。利用多媒體呈現,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電流”就是很抽象的概念,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但如果在計算機上模擬其運動過程,就可以很直觀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促進理解,讓課堂生動有趣,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信息的合理性
物理教學中不論是概念規律的教學還是習題的研究,如果還是停留在以前的口述傳遞知識上,那么必然是枯燥無味的,又讓人難于理解的課堂。如果借助計算機來建立物理模型、形成物理圖像或模擬實驗研究,那么課堂就會活起來。這就要求教師要整理網絡中的信息,根據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以便讓學生在物理情境中進行問題探究、信息交互、自主學習。
例如,“歐姆定律計算器”是講解歐姆定律時的好軟件,當對電路施加電壓時,粒子就能夠動起來,可以設定電路的某些參數,從而觀察對粒子的影響,形象直觀。
再如,在學習月食、日食的形成的內容時,教材上提供的只是用一個平面圖來表示的,不夠形象,如果教師在授課時只是照搬平面圖給學生講解,那么學生很難理解環食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偏食和環食現象。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可采用Flash軟件把月亮、地球、太陽三個內容按著天體中的坐標設計好,并使這三個星球按著實際的運轉規律旋轉起來,這樣學生就能直觀的看到在什么運轉位置形成什么現象,接受和理解的效果非常的好。
多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為教學過程創設靈活的交流空間。有效提升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交互性,讓課堂更加活躍,學習更加有趣。網絡信息、信息處理工具的合理整合,能夠讓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先進理念,更加有利于理解抽象的知識點,讓學習形象直觀,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在班班通全覆蓋的農村初中學校,教師要及時更新理念,加強信息素養,合理的利用好網絡環境下的多媒體技術,運用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革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手法,讓初中物理課堂活起來,讓初中學生的思維活起來。
參考文獻:
[1] 黃東坡.物理培優新方法[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
[2] 朱京曦.多媒體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坪市中學 3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