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鳳
摘要:2014年10月—2015年1月,筆者在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石屏三中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頂崗專業教育實習。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進行了行動研究。“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旨在教學過程中要強調教師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情境,本文結合自己原先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實際的生活經驗。
關鍵詞:頂崗實習;先學后教;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2-009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在2014年10月—2015年1月,筆者所在學校全體學生以頂崗的方式進行了三個月的專業教育實習,筆者和搭檔被分到了云南省紅河州石屏縣龍朋鎮石屏三中,在實習階段過程中,以生物這一學科為例發現,長期以來,傳統生物教學主要是以課本為中心,以傳授生物課本知識為主要課堂教學內容,以傳授法為主要課堂教學形式,形成了以講解、識記、練習固定不變的程序化教學模式。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展,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阻礙了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發展,學生逐漸養成了依靠、等待等不良習慣,缺少主動學習精神,嚴重束縛了學生主體能力的發揮,學生從上課到下課,始終處在被動、壓抑的狀態,學生逐漸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習能動性與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課堂上學生不動腦不動手,看上去似乎很輕松,其實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學生出現厭學情緒比較嚴重,完全喪失了學習信心。
在2014年10月下旬,石屏縣在各個學校都舉行了校本課程培訓,在這次培訓中全體教師經過冷靜反思,針對課堂上教師講課講得辛苦,學生學習學得辛苦,直至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對待學習。盡管各年級組教師對待教學認真負責,但是教學質量依然不高等問題卻形成了統一共識:在課堂上主要是教師講得太多,而且沒有引起學生的重視。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只能耳聽手記、被動接受、絲毫沒有任何參與,完全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這就是造成厭學、生源流失、教學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
通過討論,全體教師深刻體會到了生源不足、教學質量低下的現狀,必須要通過課堂教學改革來提高教學質量。為此,石屏三中從2014年10底開始,將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突破口,以洋思中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理念為指導,啟動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課題研究。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不僅是“洋思中學”針對初中教學提出的,而且是“洋思中學”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普遍提高教學質量的法寶。筆者認為這值得學習借鑒,因此在頂崗實習期間,筆者主要運用了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斷在教學過程中實踐和探索。“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旨在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不再以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盲目接受為主,而是更加注重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獲得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學生間信息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有效制約了教師“滿堂灌”的現象。筆者結合在頂崗實習期間的教學實踐進行了深刻思考,認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適合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情境問題,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實際的生活經驗水平,通過動手、動腦、動口,進行觀察、閱讀、思考、討論、實驗,主動探究問題,從而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結構
根據“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結構,筆者結合頂崗實習期間的探索經歷特將“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結構的基本操作步驟概括為以下內容:
1. 板書課題并展示教學目標。(輔助環節1,約2分鐘)
操作:上課開始時,教師三言兩語導入新課,并在黑板上板書課題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
目的:讓學生清楚本節課的主要學習任務和要求。
優點:(1)讓學生在新課開始前就明確學習目的,使學習有目標有方向。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在后續教學環節中都主動圍繞目標探索、思考。(2)由于學習目標為學生列出了這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及其重、難點。因此,堅持用這種方法提示學習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綜上所述,只是“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結構應用程序,實際上,因為每門學科的特點不同,同一科目在不同地方使用的教材不同等原因,“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也具有不同靈活的變化形式。例如學生分兩次自學,進行兩次檢測、點撥,最后當堂訓練的形式稱為“兩學兩教,當堂訓練”;又例如,一次性學生自學,但分兩次檢測、點播,最后當堂訓練的形式稱為“一學兩教,當堂訓練”;還有自學一點,檢測一點,再自學一點,再檢測一點。最后當堂訓練的形式稱為“多學多教,當堂訓練”等。這些形式雖然變化了結構,但不管怎么變,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都充分體現了兩大相同點:一是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和訓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點是每一步都有教師進行指導,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不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充分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元陽一中 6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