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旭東



關鍵詞:水平四;彎道跑;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1-0056-03
一、設計思路
本課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水平四“基本掌握并運用一些田徑類運動項目的技術”的要求,選擇省編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中七年級短距離跑之彎道跑技術教學內容。教學設計主要兩條主線,一條情感主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把掌聲分享給別人,在練習中再苦再累,不放棄,突破自我;另一條技能教學主線,這是體育教學的本源,所有的教學都不能脫離技術教學,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技術動作,在場地設計方面,既能清楚地聽到教師講解,又能保證每一位同學觀察到教師的示范,同時,場地設計四種不同弧度,在循環練習中,引導學生在彎道跑過程中要有主動改變身體形態的意識;在教學用具設計方面,采用男女生不同重量的水瓶(右手持)、沙瓶(左手持),引導學生聽沙聲、水聲,水聲比沙聲大,說明學生右手主動用勁,主動增加擺動幅度;在教學技巧方面,選出四位小組長和一位小體育老師,組織同學練習,有助于教師巡回指導糾正學生錯誤,同時培養學生組織管理的能力;最后,以課課練的形式,進一步增強練習強度,培養學生刻苦鍛煉的意識,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和身心全面協調發展。
二、教材分析
跑是人體最基本的活動能力之一。在人類生產和生活中都離不開跑的活動,跑是田徑運動的基礎項目,是初中學生體育鍛煉不可缺少的內容。本節課是省編人教版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中七年級短距離跑之彎道跑技術教學內容,根據短距離跑之彎道跑技術的要求預設教學重點:擺臂的力量與幅度、身體內傾,教學難點:左腿前腳掌外側,右腿前腳掌內側,左膝外展,右膝內扣。彎道跑技術對發展人的速度、力量、靈敏等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它在跑類教材的學習中占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只有打下扎實規范的基礎,才能更好地進一步系統學習。
三、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注意力方面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并占主導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穩定性、注意的廣度和注意的分配、轉移等方面都有所增強。學生心理特點: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歡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多人或集體參與的活動,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技術技能特點:有一定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雖然女生的身體協調性與動作節奏感要優于男生,但普遍來看身體耐久力比較弱,對于大強度彎道跑技術的學習有點吃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多加關注她們。
四、教學特色
1.練習方法多:以多種方法進行練習,較好地保持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如:體驗夾臂跑、大雁高飛、輔助器材使用、間歇練習法等。
2.巧用輔助器材: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彎道跑技術,采用男女重量不同水瓶、沙瓶,在負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聲音大小,體會擺臂的幅度與力量。
3.發揮多方面的評價主體作用:本課除了教師評價,還有學生評價。課堂上既有教師糾錯點撥點贊的評價,也有學生自評互評,如成果展示:請你為我點個贊,每位孩子至少要請三個不同伙伴為他評價彎道跑動作的學習情況。在布置作業中,請孩子們在家里進行彎道擺臂練習,請家長評一評,充分發揮多方面的評價主體作用。
4.練習密度大:本課練習時間約25分鐘,彎道跑次數約36次,練習密度約55%。教師的講解、提示,多利用學生的練習時間漸次進行,基本是學生邊練習、邊提要求,邊練習、邊糾錯,做到了精講多練。其次,隊形調動少,轉換快,組織設計中注意前后內容的緊密銜接,有效提高了課堂的練習密度,體現了spark的教學理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