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燕
摘 要:本文主要圍繞小學語文學科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與闡述,希望能為我國教育事業貢獻微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素養;培養策略
小學語文是小學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有著重要的價值與作用。小學語文中的課文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基本文學素養,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一、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重要性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能夠開拓學生的思路。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較為單一、落后,教學目的較為簡單,教學目標較為狹窄,教師只有根據現階段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才能夠找到培養與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教師應充分的把握傳統教學中的弊端與缺陷,將全部的資源進行整合再利用,從而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新課程標準定為教學的目的。在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過程中,應打破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大膽的創新教學方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從而開拓學生的思路。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能夠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能力。據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理解能力考慮不周,所定制的教學目標不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嚴重的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與質量。例如,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比較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部分教學只注重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能夠多方面提升學生的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小學語文學科中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故事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故事有著濃厚的興趣,教師與家長利用故事能夠讓學生對歷史事跡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學生喜愛故事的心理,向學生講述先進人物的英雄事跡,利用故事去啟迪與鼓勵學生,讓學生大膽的展開想象。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個主題,讓學生自己編織故事,通過自己天馬形容的想象,編織出內容豐富、精彩的故事情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例如,在學習《我是中國人》這一章節時,筆者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備課階段篩選了部分勵志故事,讓學生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與自豪。比如林則徐虎門銷煙、戚繼光抗倭、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席卷歐洲等等。讓學生真正的享受整體認讀的過程,深刻的感受到課文中涵蓋的意境,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投入到自主學習當中,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
(二)利用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發展的需求,部分教學采取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對全文進行背誦;部分教師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一堂課的時間都在灌輸學生理論知識,這種單一、落后的教學方式非常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真正的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時,才會投入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和研究。因此,教師應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多開展趣味性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感悟人生的真諦,自主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筆者就經常在課堂上開展續編故事、辯論比賽、課本劇以及演小品等教學活動,增強小學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讓學生樂于創新、善于思考。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最為常用的情境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語言描繪、扮演角色體會、媒體課件再現、實物演示等。例如,在學習《巨人的花園》這一章節時,筆者讓安排一個活性的學生扮演巨人,然后其余的學生扮演孩子。這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立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將傳統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轉變為了人間喜劇,從而將學生的創新素養充分的挖掘出來。
(三)教師應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的精神面貌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心情以及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的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課前階段,教師應精神飽滿地環視教室,讓學生從教師親切、和諧的目光中感受到關愛與親切,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平等的課堂學習環境。在課堂教學進程中,教師應隨時的留意學生的情感變化,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是那些學習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等學生,通過目光表達疑問、驚喜、鼓勵、期待等情緒,要比批評方式的效果好的多。教師親切自然的表情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性,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目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大膽的嘗試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充分的利用故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凱麗.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探[J].教育現代化. 2017(36).
[2]張立娟.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滲透”教育[J].赤子(上中旬).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