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梅
【摘? ?要】? 支架式教學能夠給學生搭建起學習的框架,通過問題的引領、小組的協同合作以及他們獨立的探究,使他們加深對閱讀的理解,累積起閱讀經驗,有效地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初中英語;閱讀能力
初中是養成學生英語閱讀好習慣和能力的重要階段,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采用“支架式”教學顯示出很大的必要性。支架式教學能夠給學生搭建起學習的框架,通過問題的引領、小組的協同合作以及他們獨立的探究,使他們加深對閱讀的理解,累積起閱讀經驗,有效地提升閱讀能力。
一、問題引領,拉近認知距離
支架式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最大的區別就是,支架式教學激發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自主性。所謂“支架”就是教師給課堂教學設置的問題或素材,就是用來引領學生進入文本學習的“藥引”。有了這種引領,學生的認知與之前相較能得到明顯的提高,縮短了知識上的距離。
例如,在學習到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5“Good manners”中“reading A”的時候,學生通過這篇名為“When in Rome”能夠了解到一些其他國家的文化習俗。在學習文章之前,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很少了解異國的文化習俗,但是有的學生可能對這些知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就顯示出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認知上的距離感,因此教師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需要設置一些能夠給學生搭建起閱讀框架的“手腳架”,讓他們能夠在這些問題的引領下順利地理解和閱讀這篇文章。如設置這樣幾個問題:(1)“What is the proper way to greet the British in the first meeting?”(2)“What topic should we use when chatting with the British?”(3)“What do you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ritish?”有了這些引領的問題,學生能夠很快速地了解到這篇文章的大致內容,認知一下子就被帶到了有關異國文化的領域來。
正是有了這些起著“手腳架”作用的問題的引領,才使得學生在面對一篇不太熟悉的內容的文章時,能夠減少因自身認知差異性產生的距離。選好引領問題,是快速縮短認知差異距離的重要環節。
二、小組合作,建構語篇框架
支架式教學少不了小組成員間的合作學習,在構建整個閱讀框架的過程中,不只是教師一個人的引領帶動就足夠的,更需要學生們的思維與想法的融入。
還是以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5“Good manners”中“When in Rome”這篇文章為例,通過之前教師設置的問題的引領,學生們能夠了解到本篇文章主要是介紹異國文化的,但是整體的思路并沒有那么清晰,因此需要小組合作將文章的邏輯框架構建起來。老師可以安排小組成員分段落仔細閱讀文章內容并進行大意總結,然后由小組組長進行匯總。通過這種形式,學生提取出這篇文章是從“Greeting method”、“Chatting topic”、“Behave in public”、“tips in the UK”這幾個方面對英國文化展開敘述的。最后由小組組長進行語篇框架的總結,可以知曉這篇文章以“Interview Jenny who has visited the UK”為主線,對Jenny就“Greeting method”、“Chatting topic”、“Behave in public”、“tips in the UK”這四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采訪,了解了英國的文化,并得出結論“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由此可見,這篇文章的整體框架已經很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這離不開教師的引領和學生小組之間的齊心協力的分析探究。
正是有了小組的合作探究,才能快速準確地把文章的邏輯順序梳理清晰,將語篇的內容徹底搞清楚,建構起語篇的框架。支架式教學需要教師的啟發引領,也需要同學間的思維碰撞,為整個框架的構建添磚加瓦。
三、自主探究,嘗試綜合應用
支架式教學在幫助學生搭建起引導作用的“手腳架”之后,還能夠給學生帶來自主探究的空間,這種學習方式給他們的閱讀能力帶來了很大的提升,同時還能促使他們進行自主的綜合應用。
仍舊是以譯林版八年級下冊Unit 5“Good manners”中“When in Rome”這篇文章為例,在前兩個環節里學生通過問題引領以及小組合作后,需要自己進行反思總結,將這篇閱讀內容吃透并且能夠靈活運用。比如,在了解到英國人的聊天話題總是圍繞“weather”、“holidays”“music”、“books”等之后,學生可以在寫作的時候將這些運用起來,也可以在跟英國人對話的時候避免出現不恰當的措辭。在這篇文章的最后有這樣一個句子“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這句話很形象地表達了漢語中的“入鄉隨俗”的含義。因此可以提醒學生進行積累,如果運用到自己的文章寫作中或者是平時的對話中,都能給文章或對話加分不少。
正是這種形式的教學特點,學生能夠通過一篇文章的閱讀收獲許多的知識,不僅能提升閱讀的能力還在自主探究中學到了寫作和交流的技巧,對文章內容進行了綜合的應用。
支架式教學通過問題引領、小組合作以及自主探究的模式,不僅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提升,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運用能力。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上,去引領學生探究,激發他們的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