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林
摘 要: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以問題為導向構建群文,并將問題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起點,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呈現多篇文章,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進行理解和評價性閱讀,充分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注重培養閱讀思維能力,構建“學本”閱讀教學課堂,推進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索;古典詩歌
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當前高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的特點,除了傳統的單篇閱讀,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豐富了閱讀教學的形式。群文閱讀教學作為新型的閱讀教學形式,在小學和初中起步較早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高中階段則未引起廣泛關注,本文旨在促進學生對群文閱讀的認識,加強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推進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
一、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
(一)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起點
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打破單篇教學的形式,把多篇放在一起閱讀,其起點是一個或多個問題,以問題作為導向進行群文構建。群文閱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課程資源,具體要求教師在對教材內容和學情深度把握的基礎上,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重組教材內容,擴展相關閱讀文本,明確教學目標和價值定位,最終敲定問題進行群文構建,選取實施策略并利用課堂落實所設問題,促使學生能夠提升思維品質。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預設的問題一旦確立并非一成不變,而應是動態的、生成的,在課堂教學環節中也應隨學生思維的生成而生成,學生閱讀中可以隨時提出,教師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本,在課堂上及時調整問題,從而真正彌補學生閱讀中存在的缺陷,真正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問題既可以由教師解答,更可以由學生廣泛查閱資料思考得出結論。例如《詩經》的學習,可將《詩經》中著名篇章分為愛情詩、戰爭詩、諷刺詩、農事詩四類進行群文閱讀,就不同內容的詩歌提出問題,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誦讀、思考、體悟,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二)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目標的達成
構建群文閱讀高效率的課堂教學,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效提升,是當前群文閱讀教學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核心目標。為使這一目標有效實現,在課堂教學策略制定的過程中,也需要對各種相關教學模式加以應用。群文閱讀教學側重于“情境—陶冶”的模式,師生共同參與到閱讀體悟等相關活動中,總結轉化,使得學生在既定的場景中得到熏陶,在活動完善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對閱讀內容深入理解。這種模式和“喚醒”教育較為符合,能夠將學生的學習潛能不斷激發出來,促使群文閱讀教學的目的得以實現。例如,漢末魏初建安詩歌反映了動亂的社會現實,抒發了對現實社會的憤懣,敘事抒情均充滿了真摯的情感,率真自然,沉郁蒼勁,具有“慷慨任氣”這種共同的時代風格。組合建安文學中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杰作《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門行》《白馬篇》等篇章進行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體悟自《詩經》以來以“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等為主要內涵的“風雅精神”的傳承與演變,可以由此及彼、由古探今,深化對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領悟,得到文學性與思想性的陶冶。
二、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一)滿足現代閱讀信息化要求
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促使人們的閱讀量不斷加大,群文閱讀是單篇閱讀教學的有效補充、延伸、拓展和深化,滿足了課程標準對學生閱讀量和面的要求,高中語文課堂推進群文閱讀也是對適應未來社會公民的有效培養。群文閱讀促進學生廣泛閱讀,深入思考,提高閱讀效率,是對傳統教學內容的極大突破,也是對固有閱讀教學模式的挑戰,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促進多種思維品質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終身學習習慣的養成。例如,學生在閱讀《詩經》的時候,對部分文字的解釋有錯誤,對詩歌內容理解不深入,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老師組織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交流評價,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選擇利用課外相關資料促使學生已有的知識得到補充,解決問題,達成共識,滿足對閱讀者的心理需求,構建更加完善的學習體系。
(二)促進學生結構化思維的培養
當前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如果想要取得成果,需要對相關資源內容進行有效整合,促使其形成完整而合理的系統,結構化思維的培養是在社會發展要求基礎上而出現的。群文閱讀本身具備“問題統領”和“文本關聯”的特點,在應用于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結構化思維,因此,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結構化思維能力的培養就表現出必要性和重要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更有效地指導閱讀方法,需要根據文本的性質,使用瀏覽和略讀以及跳讀等閱讀方式,并且指導學生運用演繹、歸納、對比和舉例等結構化思維的方法去理解整合,從而舉一反三,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例如,在進行建安詩歌群文閱讀時,其中《白馬篇》描述游俠少年奮不顧身奔赴疆場、決心捐軀報國的場景,歌頌勇士忠貞報國的崇高精神,并且展現了詩人自身所具有的理想和抱負。教師應抱定“以學為本”的宗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涵,挖掘作者自身的情感,并教學生聯想和聯系其他詩歌,利用結構化思維方法,分析異同,得出結論,加強語文閱讀的效果,從而深化學生結構化思維的培養,構建高效率的課堂,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效提升,實現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興桑.高中古詩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7.
[2]張超.“群文閱讀”教學法在高中古代詩文教學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6.
[3]王志椒.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之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