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芳,熊 軍,向廣艷
(遵義醫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6)
化工原理是化學工程與工藝類及相近專業的一門基礎課,以單元操作為背景,著重培養學生運用科學原理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起著承前啟后、由理及工的橋梁作用[1]。學習該課程能夠使制藥工程專業學生牢固樹立“單元操作”理念,初步掌握處理工程問題的方法,形成一定工程設計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未來工作打下基礎[2]。
化工原理課程體系由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3部分構成。理論教學是基礎、實驗教學是鞏固、課程設計是升華,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體系[3]。但是,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廣,需要學生具備高等數學、物理、物理化學、制圖等知識基礎。同時,該課程實踐性強,需要學生深入制藥廠等生產企業進行實習,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此外,該課程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復雜,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記憶[4]。遵義醫學院于2014年開設化工原理課程,針對教材篩選、師資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生產實習等環節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現總結如下。
目前,化工原理教材雖然版本繁多,但內容大同小異,且與藥物生產實際結合不緊密,忽略了藥物生產的特點與要求[5]。同時,教材內容滯后,有些已經跟不上現代藥物生產的發展[6]。比如,對藥物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一些流體輸送機械(與環境無任何物理聯通的泵——隔膜泵、蠕動泵、磁力泵等),部分換熱方式和設備(例如升/降膜換熱器等),藥物生產中常用的冷凍干燥、沸騰干燥等相關內容介紹不全面。
醫學院校的主干專業是醫學類專業,因此,普遍存在工科專業開設較少、具有工科背景的教師不足情況。由于區域發展落后,加之受學校自身平臺、科研方向限制等,貴州地區的醫學院校很難引進高層次人才(工學博士或副教授等)。即使引入少量高層次人才,也基本上是具有化工背景的理學、醫學碩士、博士,缺乏具有一線制藥企業生產經驗的高級制藥工程師,教學效果很不理想。
化工原理涉及知識面廣,需要學生具有高等數學、物理、物理化學、制圖等知識基礎[7]。但是,由于受經濟發展落后、資金有限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學校對于這些課程的投入非常有限,師資水平參差不齊。同時,由于基礎教育落后,貴州地區醫學院校學生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普遍較差,自學能力、學習動力也不足,進一步影響了其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最近幾年,醫學院校的教學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化工原理基本實現多媒體教學,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效果。但是,受學生基礎、教師教學能力等因素影響,教學仍然以滿堂灌、填鴨式為主,學生參與性不強、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
實驗教學是化工原理課程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對于學生掌握化工原理基礎知識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辦學條件改善,貴州地區一些醫學院校建立了化工原理實驗室,配置了相應設備。但是,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學習主動性不強,因此實驗課主要采取教師先介紹實驗流程、實驗原理、操作步驟與方法等,然后學生按照講義按部就班地操作方式,很少深入思考實驗過程中涉及的知識,對設備與所用儀器的作用一知半解,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能進行藥物生產的工程師,生產實踐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制藥工業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北地區,而安排學生去當地生產實習并不現實,因此,實習基地建設要立足本地。但是,貴州地區的制藥企業多數規模小、以家庭作坊式為主、技術落后,學生很難從中學到先進的管理理念。同時,受辦學方向與辦學理念限制,學校也不會投入巨額資金自建實習基地。
課程設計是課程的總結性和綜合性教學環節[8]。常見的課程設計方式主要為教師布置任務,學生按照模板按部就班地操作,教學效果不佳。
要想提高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效果,就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具體為以下方面:(1)建立課程負責人制度:遴選教學經驗豐富、對化工原理課程精通的資深教師為課程負責人。(2)加強師資力量:在全校范圍內篩選4位具有化工背景的博士或副教授為該課程教學骨干,定期到國內制藥工程專業較強的學校學習、進修。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從本地大中型制藥企業聘請1~2位生產一線的高級工程師作為顧問,定期與教師、學生交流。(3)制訂獎勵政策:對責任心強、教學質量高的教師進行表彰,激發其教學積極性。
化工原理教材編寫通常以普通化工類專業學生為對象。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對課程章節、內容進行調整,將普通化工生產往藥物生產方向靠攏,適當補充當前藥物生產新知識與新技術。
調整高等數學、線性代數、物理化學等課程內容與課時數,加強學習過程管理。
實驗前3天發布實驗內容與相關知識點,要求學生提前預習。采用引導式教學,通過設置思考題等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
建立實習基地負責人制度,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定期與實習基地管理人員溝通,了解基地建設情況及存在的困難并協助解決。整合校內資源,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溝通,在校內建設中小型實訓中心。
參考文獻:
[1]鄭旭煦.應用化學專業《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1(6):629-632.
[2]曾文良,王劍秋,張復興.應用化學專業化工原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7(2):91-93.
[3]齊鳴齋,黃婕,陳敏恒.化工原理教學內容改革的點滴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4):90-93.
[4]徐國想,張所信,許興友,等.淺析化工原理課程體系的教學組織[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1):80-81.
[5]馬玉龍,程弘夏,賀克強,等.制藥工程專業化工原理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9(2):39-41.
[6]徐暢.化工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3,31(3):94-96.
[7]陳衛航,張浩勤,張婕,等.化工原理課程體系和內容改革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4(6):73-75.
[8]裴秀中.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改革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0(2):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