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義 孫超 謝達
摘 要:當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已經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目標,創新創業教育也是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學科競賽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實踐應用的重要載體,是提升大學生科創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對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出發,在分析目前學科競賽現狀基礎上,通過四年不斷線培養機制、雙師型指導團隊、實訓環境、正反饋機制等手段,發揮學科競賽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作用。
關鍵詞:學科競賽;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我國對創新創業人才需求的增加,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目前已成為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學科競賽活動是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以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獨立工作的能力,通過實踐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學習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動。但在實際運行中學科競賽還存在著諸多不完善的地方,對人才培養尤其是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引領作用表現得不夠充分。本文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求出發,以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為目標,發揮學科競賽的引領作用,探索以“以賽促學,學賽結合”為導向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國家對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學生就業創新能力提出了要求。“強化實踐創新”“以能力為中心”等成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標志性目標,但大部分學生對學校或專業所精心設計的培養路徑興趣不高,導致培養目標的達成度不夠。顯然,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找到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切入點來發揮引領作用,并圍繞其展開研究與探索,設計培養模式,從而達到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多角度、多層次的實踐鍛煉,多維度、多方面的能力提升,既對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又能成為引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有效舉措。
二、學科競賽現狀
(一)教學體系不完善,與其脫節
為了提高學科競賽水平,大部分高校采取了賽前集中訓練、專項訓練等措施,但往往忽略了學科競賽的系統性,導致與教學體系脫節。通常參加學科競賽的主力為大二、大三學生,他們所用的學科競賽知識都是通過自學完成的,表面上看針對性強、效率高,但實際上學習不系統,基本理論不扎實,應變能力差。這樣既影響了學科競賽水平,也不能發揮出學科競賽引導教學的作用。
(二)缺乏經驗指導,部分指導教師的能力有限
現在有些高校教師教學、科研任務繁重,導致有些教師在指導學科競賽時存在敷衍了事的情況。學生在學科競賽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不強,自學能力差等原因,也是導致培養效果不佳的因素。因此,高校對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實訓場地等因素的制約
目前,幾乎所有高校都通過開放實驗室、建立大學生實訓基地等措施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訓練場地,但隨著學生對學科競賽參與度的提高,依然會出現訓練場地相對不足、訓練指導不到位等情況,導致學生的訓練時間受到限制,基本技能缺乏。
三、構建以學科競賽為導向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完善教學體系,加入實訓課程
建立以學科競賽為導向的四年不斷線培養機制改變學科競賽和教學相對脫節的狀況,將二者提前規劃、有效結合,建立以學科競賽為導向的四年不斷線培養機制。在大學一年級,通過新生入學教育、科技創新作品展示、畢業設計作品展示、教師科研作品展示等形式,以成果為導向,熏陶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日后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同時,開展學術交流會,給學生貫徹創新的思想意識。學生通過修讀創新創業類公共選修課,培養創新意識; 通過學科基礎理論課和實驗教學,加強基礎訓練。同時實行導師制培養,學生可以參與指導教師的競賽團隊和科研課題進行預熱學習,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四年的創新創業學習訓練規劃。在大學二年級,通過創新創業專業課的實踐練習、各種模塊化訓練,在具備一定基礎技能的基礎上,參加各種創新創業類競賽。在大學三年級,通過各種實踐,學生作為主力參加各種科技競賽,使實踐創新能力、組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解決和研究問題能力等都有質的提高,此時,便可挑選出高水平的學科競賽參加者。在大學四年級,學生綜合參賽成果,完成畢業設計,并將此類經驗匯總報告。
(二)建立以學科競賽為導向的創新創業社團
學科競賽內容通常都有較強的實際意義和應用背景,建立了解專業前沿、有比賽經驗的學生社團指導學生為重要。一方面,經驗豐富的學科競賽獲獎學生是創新創業社團的有力補充。另一方面,高年級學生可以指導低年級學生的學科競賽活動,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弟學妹,指導老師也能更有針對性的提出意見和建議,從而確保學科競賽的持續發展,實現培養機制的良性循環。
(三)調動指導教師積極性
指導教師的積極性也非常重要。應結合教師的興趣點,調動指導教師的積極性。指導教師可以挑選大一學生參與自己的科研項目,大二、大三學生在參賽的同時協助教師完成科研任務,大四學生可以將科技創新活動和科研成果整理成畢業論文,詳盡的畢業論文可以為低年級學生從事科技創新活動和科研提供有效參考,保證指導教師指導工作的延續性。通過四年的指導,既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又有效平衡了教師教學、科研和指導科技創新活動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輔以必要的激勵機制,指導教師的積極性自然會提高。
(四)配備仿真實訓環境
學科競賽是對實踐實訓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良好的實訓環境,也需要先進的實訓設施。為了彌補訓練場地的不足,應建立一個以實驗室開放為主、虛擬仿真環境和實驗室為輔的多維實訓環境。利用實驗室開放系統,將教學和科研實驗室向學生全面開放。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完成開放實驗項目和學科競賽的日常訓練。
本科生學科競賽對人才培養有著引領作用,本文主要探索以學科競賽為導向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連續通過四年培養機制,保證了訓練的系統化,避免了學生的“畏難”情緒;通過指導團隊建設,保證了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和指導積極性; 通過實訓環境,保證了實訓場地的充足; 通過正反饋機制,保證了學科競賽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引導。
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各個層面的支持,同時,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過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各大高校將涌現出大批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繆新穎,何東鋼,崔新忠.聯動科創活動和科研提高畢業設計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2):144-146, 161.
[2]宋光海.學科競賽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積極作用[J].文教資料,2012(9):132-133.
[3]樊利,丁珠玉,唐曦,等.構建多學科競賽平臺培養實踐創新人才[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8):178-181.
[4]徐輝,王冬曉.大學生學科競賽的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10):141-143,149.
[5]張姿炎.大學生學科競賽與創新人才培養途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4(3):61-65
[6]王清遠,楊明娜,李勇,劉曉.地方綜合性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思考[J].實驗室技術與管理,2016(12)
[7]王孟玲,陳韻酈.創建高校科創平臺體系推動科創團隊的構建[J].科技經濟導刊,2018(31).
[8]沈張果.以學科競賽為平臺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J].教育學論壇,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