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奕
【摘 要】本文論述柳宗元思想中蘊含的期以明道、順天致性、交以為師等教育思想,提出我國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可以適當借鑒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為國家發展培養專業型人才,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等。
【關鍵詞】柳宗元 教育思想 啟示 現代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C-0135-02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作為文學大家,柳宗元不僅在文學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而且在教育方面也有一定建樹。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中特別強調德教,這與他受孔子、王充的思想影響有極大的關系。除此之外,柳宗元還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這一思想在當代社會仍然不落后。由此可見,研究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對于現代教育的發展是具有啟發意義的。
一、柳宗元的基本教育思想
(一)期以明道。一個人的思想教育與其所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系,當時柳宗元面對的是黑暗的朝廷政治,因此,柳宗元決定通過培養優秀的人才來打破這種宦官當道的局面。由此可知,柳宗元當時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培養君子來安定國家。因此,柳宗元除強調傳統的儒家“忠君”的思想外,還格外強調“公之大者”。即君子應內外兼修,不僅要堅守自身的道義,而且還能為國家做出貢獻,這與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一致。為了培養優秀的執政者,柳宗元特別強調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從《送薛判官量移序》中“君子學以植其志,信以篤其道”可知,柳宗元認為知識只是發展德育的工具,君子在日后的處事中需堅持本心,不違背道義,這對于當今教育有重大的啟示。現代教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只注重教授學生課本上的知識,還應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使學生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對于國家的建設以及社會穩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二)順天致性。柳宗元不僅注重教育理念,而且重視教學方式。柳宗元受郭橐駝種樹的啟發,認為教育應與種樹一般,要順應相應自然規律的發展,不可反其道而行,否則必將失敗。就如《揠苗助長》的故事一樣,農夫不顧麥苗的生長狀況而強行將麥苗拔高,最后導致麥苗全部枯死。在教育學生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學生在不同年齡,智力發育與理解能力有較大的不同,因此,教師應在學生的不同階段傳輸相應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種樹郭橐駝傳》講述的是一位種樹專家郭橐駝的種樹之道,如俗話所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柳宗元寫這篇文章更深層次的含義是通過種樹延伸到“育人”。強調應按照兒童生長的自然規律來實施相應的教育,不應拔苗助長,否則將影響學生身心發展。例如,近年來,我國各地出現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部分培訓班在幼兒小時候就向他灌輸小學的知識,這不亞于揠苗助長,生澀難懂的知識不僅不利于幼兒學習,而且還將使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無疑將造成惡劣的影響。由此可見,柳宗元的“順天致性”方式依然適用于現代教育。
(三)交以為師。柳宗元認為在教育中,教師是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老師的傳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道路上將變得十分困難。他曾說過:“舉世不師,故道益離。”即全天下都沒有人尊重老師的話,那么,道就變得越來越遠,由此可見,柳宗元十分強調教師的作用。然而,柳宗元并不執著于教師的名分,反而更加注重教師的本質。這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當時,教者恥為人師,眾人恥學于師,并且,由于柳宗元參與“永貞革新”失敗,導致被貶。因此,為了不與當時的大環境為敵,柳宗元在永州地區并沒有大肆招收學生,而是以書信的形式向青年才子教授知識。他認為真正的教師應該擔心的是自己的學識無法擔任教師的稱號,因此,柳宗元認為,作為老師首先應愛學生,并對學生有高度的責任感。柳宗元在這一方面對國子司業陽城給予高度贊賞,業陽城在太學教書期間,雖然政務繁忙,但凡是有學生來向他求學時,他均盡心為學生解惑。除愛學生之外,柳宗元認為老師應有博學的知識,柳宗元在《送易師楊君序》中說:“宗元以為,太學立儒官、傳儒業,力求專而通、新而一者以為胄子師。”由此可知,柳宗元心目中的教師應有豐富的知識,但不拘泥于傳統的文學,有著自身獨特的見解,方才能夠擔任老師,為學生傳道授業。并且,老師還應有誨人不倦的精神,應做到“有來問我者,吾豈敢慎目閉口邪?”同時,柳宗元還主張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因為在學術的研討中并沒有高低之分,學生也不必擔憂自身學識不如老師,正如“術業有專攻”。因此,師生之間應加強交流。
二、柳宗元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一)注重道德教育。當今教育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教學,而且還應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使學生能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的道德教育,使學生能夠有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而且有利于社會穩定。正確的價值觀及道德觀,使學生在面臨重大的選擇時,能夠選擇正確的一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學生的科學教育,還應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所謂人文素質,指的是道德水準、價值取向以及審美觀,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為人處世有很大的影響。當今社會,由于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許多家長對于孩子過于溺愛,導致許多叛逆少年、少女,校園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毫無疑問,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存在問題。為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能夠明辨善惡,并且懂得孝道。
(二)為國家發展培養專業型人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為了使我國經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我國高校需要為社會提供專業的技術人才以及管理人才,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社會提供服務。因此,我國各高校應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使學生能夠扎實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對于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專業,教師在注重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加強學生的相關的實習鍛煉,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工作當中,并且,這也能使學生明確自身的不足之處,進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endprint
(三)強調學生自主性。愛因斯坦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育的受眾始終是學生。因此,應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強迫學生學習得到的效果往往不佳,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這也是各高校將專業區分的原因,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是完全自由的,學生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專業,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去學習所需的知識。除此之外,各高校還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里的環境并不只是為學生提供課堂以及圖書館,還有給予學生足夠的課余時間,使學生能夠建立系統的學術活動規劃。除此之外,高校還應舉辦各種比賽,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學校不是工廠,社會也不需要兩個“一樣”的人,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過程中應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例如,有的學生動手能力遠遠強于他的理論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加強這類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而有的學生在理論上較強,那么,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行思考,使學生遇到問題能夠自主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尋求幫助。
(四)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教師在學生求學路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還應是學生生活中的導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使教師能夠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目前,我國教師主要是通過作業以及測試來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狀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師生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方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向教師求解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教師則可以通過總結學生反饋的問題,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大部分學生難以掌握的知識點。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而且還有助于加深師生間的感情。除學習問題外,學生還可向教師詢問生活中遇到的難題,相較于學生,教師的社會閱歷無疑更加豐富,因此,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與教師互相商量,這將使學生盡量少走彎路。
總之,柳宗元教育思想對于現代教育仍然有深遠的影響。其注重儒家的道德教育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理念,在當今教育中仍舊是十分重要的。我國高校不僅要為社會培養專業的技術人才,更應為社會培養品行優良的學生。因此,我國教育者應加強對柳宗元教育思想的研究,并加以改進,為培養優秀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彭二柯.柳宗元在民國教育中的影響概述[J].湖南科技學院院報,2015(8)
[2]張瑜瑜.論道家思想對柳宗元創作的影響[J].鴨綠江月刊,2016(4)
[3]丁玲玲.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8)
[4]張引.流行文化對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影響分析[J].當代教育論壇,2015(1)
【作者簡介】劉 奕(1977— ),女,廣西柳州人,碩士,柳州城市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師范教育、語文教學。
(責編 黎 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