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


摘 要:數學習題課的“變式教學”,既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又能深刻體會數學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數學能力.“變式教學”圍繞一道數學問題中所需反映的數學實質進行一系列的問題變化,使學生得以掌握與提高,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轉換、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
關鍵詞:圖形變換;數學實質;核心素養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熟悉和再認識,更深層地從數學思想的層面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本質和隱藏的聯系.從數學思考、數學推理、數學思維,數學技能、數學邏輯、數學建模等方面加強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最終實現數學知識的運用自如和融會貫通.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剛接觸幾何圖形的證明和說理,還處于簡單的分析和模仿階段,本節內容以教材中的一道習題為突破口,通過圖形的多種可能的分析、圖形的變換,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分析和思考,同時也進行數學的分類討論、建模思想方法的滲透.加強對學生回顧與反思意識的培養,最終使學生明確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書寫證明.
三、重點、難點
1.通過題目中點P位置的不確定性,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數學問題.
2.通過不同圖形的相同輔助線的添加,明確一類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3.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習和研究的核心,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的實實在在的內容,同時又是萬千實例的提煉和總結,具有本質性、概括性和指導性.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點化,高度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挖掘和滲透,領悟其價值,滋生應用意識,培養創新思維.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幾何畫板
五、教學流程
1.問題情境
同學們看這樣一個問題:
已知:如圖1,直線AB∥CD,點P是平面內一點.試判斷∠APC、∠PAB、∠PCD之間的關系.
你有什么想法呢?
設計意圖 直接揭示本節課學習內容,利用點P位置的不確定性,滲透數學的分類討論思想,通過幾何畫板的直觀演示,分析所有可能,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和討論.
2.目標探究
(1)學生畫圖展示點P所有可能位置.
設計意圖 動手畫圖,分析、歸納總結圖形存在的可能情況.知識的這種呈現過程是為了讓學生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經歷問題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體會觀察、實驗、猜想、推理、驗證的數學方法,展示問題中出現可能情況.
3.合作交流
(1)小組內交流你的結論.
(2)交流不同圖形的不同解決方法,尋找不同解題方法中的共同點.
(3)師生合作完成一個圖形的證明,教師板書推理過程.
(4)對比教師的板書,完善自己的推理過程書寫.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明確通過添加輔助線來解決問題是數學中最常見的一種解題方法.通過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對比,歸納總結形如題目中平行線與角之間的問題,常引的輔助線就是引平行線,滲透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教師的板書為學生的書寫起到示范作用.
4.鞏固提高
(1)已知:如圖12,直線AB∥CD,試探究∠A、∠P、∠D之間的數量關系.
(2)已知:如圖13,直線AB∥CD,試探究∠A、∠P1,∠P2,∠C之間的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 以課堂練習的形式將所學知識運用、遷移、鞏固,加深理解和記憶,使學生經歷從感受到模仿、到學習、到應用的過程,形成基本的技能.
5.總結提升
(1)數學思想及數學方法的應用.
(2)有關平行線與角的問題的輔助線的連結方法和策略.
6.布置作業
針對本節課研究的幾個基本圖形,在探究結論的過程中,你還有哪些方法,請選擇其中的一個圖形加以說明.
設計意圖 注重課堂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的多樣性,發散思維的訓練.進一步鞏固本節的教學目標.)
六、課后反思
波利亞強調指出:“中學數學教學首要的任務就是加強解題訓練.” “掌握數學就是意味著善于解題.” 在對例題解題策略的思考和解題方法的探求中,要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品質,提高學生的能力.本節課在對問題的分析、思考、探究、拓展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數學分類討論、對比思考思想的滲透.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突破本節課難點.探究的核心問題體現主要知識點的運用,“多題歸一”,以起到加強雙基的示范性.不足之處是在學困生上關注度還不夠,小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還有待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