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贊壽
摘 要:“導學案”的應用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革新,使師生角色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導學案”為學習路徑,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緊張有序的自主學習,在實現知識建構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關鍵詞:導學案;化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學生的核心能力.化學教育的根本目標是:以課堂為中心,在知識的傳遞、技能的訓練過程中形成學習方法,發展理性思維,提升科學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提高社會責任意識.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中學化學課程的嚴密邏輯性和與生產、生活密切關聯的實踐性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學科背景.導學案的應用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二、 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界定
化學自主學習能力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推理等方法,主動探索、獨立思考、實踐、質疑、創造等途徑獲取并整合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技能,實現融會貫通的過程.其包含三方面內容:
學生對化學具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在學習過程中進而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對學習過程及結果能夠客觀評價和反思,建立自我激勵機制.
學生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高效、靈活的學習方法,包括信息的收集與提取、分析與綜合、遷移與應用等能力,能夠準確掌握和靈活運用化學基本技能.如:化學術語的準確表述、精確計算、合理推理、規范實驗操作、恰當創新等.
學生會計劃和管理學習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內容,保證學習效率.
三、 用“導學案”培養學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1.“導學案”的基本內容
“導學案”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活動方案,是新課改背景下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新的課堂運行模式,是“疑探”教學模式的核心.“疑探”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導向、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模式,基本環節是“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導學案”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將化學知識、原理、方法、技能等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層次順序編寫而成,包括“學案”、“ 教案”、“ 練案”,是師生的活動指針.符合學情的“導學案”優化了課堂結構,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2.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1)以“學案”為起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查閱資料等方式獲取準確的知識信息,并進行初步整合和簡單應用.“學案”是學生的預習方案.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制定的自學文本,其涵蓋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操作等化學初步知識,學生通過獨立研讀教材,查閱工具書完成相關問題,實現知識的自我學習和建構.同時,逐步形成針對不同內容相適應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如:物質性質的學習流程:組成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制法和用途;酸堿鹽的學習方法:由代表物質的結構、性質推廣至同類物質的結構、性質(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
(2)以課堂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師生互動、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 ,使科學方法得到系統訓練,科學思維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教案”是師生的課堂活動方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課堂模式不僅需要精細化的課堂設計,更需要有序、高效的課堂運行機制.因此,在課堂中,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和教師的引導幫助,實現化學核心概念突破;通過認識知識的發生、發展、演變過程,理清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建立知識框架.教師適時引導、推演、展示核心原理、方法、理念、規律,使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化學學科思維能力,掌握常用化學學習方法和基本學科思想.學習方法,如:類比法、歸納法、推理法;學科思想,如:結構決定性質思想、守恒思想、強弱轉化思想等.
(3)以“練案”為載體,培養學生自我診斷、評價、反思的良好習慣.練案是依據課堂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編制的限時檢測試題,既覆蓋骨干知識,又有能力梯度,面向全體學生,及時診斷學情,便于發現問題.對個體和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評價,建立良性互動機制,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如,“練案”突出化學用語、公式、方程式、物質用途等基礎知識的同時,無機推斷、有機合成、典型計算、實驗方案的評價、改進等綜合性內容也要逐步滲透,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能力.
四、培養學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反思和教學建議
1.學生興趣的培養和學習動機的激發貫穿教學全程
傳統教學模式下,陳舊的教學理念和落后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主動性受到抑制.為此,首先要深入挖掘學科資源,以豐富、神奇的化學世界激發學習熱情.通過光芒四射的焰火、晶瑩剔透的水晶、光彩奪目的寶石、神奇的彩色噴泉等直觀的現象吸引學生進入化學世界;通過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實物、模型、多媒體課件等展示引導學生理解化學世界;通過嚴密的推理、精確的計算、巧妙的實驗設計展現化學之美,激發學生探索化學世界.其次,通過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活動狀態、學習成果的展示、評價、激勵,使學生體驗探索未知的樂趣和收獲成功的喜悅,并內化為持久的學習動機,使之成為不竭的學習動力源泉.
2.學生活動貫穿教學全程
教學活動的成效主要取決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與的量和質,學生全方位地投入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組織和實施課堂,營造民主和諧、積極進取的課堂氛圍,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時間、預期效果、評價方法,引導要適時、適度,收到雪中送炭或畫龍點睛之效.學生活動要定時、定量、定效,在閱讀、師生互動、小組研討、練習檢測中,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樂于動手、善于表達,充分展示個體才華和群體智慧.學生在“讀、寫、說、做”中實現課堂的主體地位,完成學習目標.
3.科學方法和理性思維的培養貫穿教學全程
學科教育的核心目標是科學方法的養成和科學思維的發展.知識建構過程與思維方法的形成、發展是同步的.因此,教學的各個環節、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都是學生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的良機,教師應把握時機,從核心概念的剖析、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的解讀、規律的演變發展過程的展示、實驗的論證等,通過教師的示范、引領、點撥,學生在模仿、體驗、感悟、反思、創新中總結方法、鍛煉思維、提升能力.
五、結束語
以“導學案”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對以知識傳授為目標的“灌輸式”教學的顛覆,對師生是全新的挑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艱難曲折的過程,不但要教師精心設計導學案,靈活調控課堂,更需要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改進和優化,才能使師生活動更科學、課堂結構更合理,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發展,為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新生.新課改下創建高效課堂的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9):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