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梅
摘 要:課堂練習是小學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練習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關注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成為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堅定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練習的重要性,在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現狀的基礎上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練習不能局限于鞏固知識、操作技能和對常規問題的解決,應該注重魚竿實驗、嘗試、歸納、猜想、類比等非形式推理的問題。數學的新課標已經奠定了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地位。良好的課堂練習模式,是檢驗課堂知識、深入課堂內容、培養學生積極情感和創造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使小學數學課堂練習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那么我們就根據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現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方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練習的現狀
1.選題沒有重點,題型量大
長期以來,小學課堂一直秉持著“精講多練”“以練代講”的學習模式,教師認為,只有多練習、多做題,才能把知識掌握扎實。在這種情況下的課堂練習,通常沒有目的性,沒有針對性,而且題量偏大,重復性的練習居多,導致學生淹沒在茫茫的題海中,機械性地重復著單調的練習,既浪費了時間精力,又使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也沒有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沒有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
教師布置的課堂練習是針對于全班同學,往往忽略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些接受能力強的同學幾分鐘就能完成的任務,接受能力差的同學也許就需要一個小時。導致了一些同學覺得習題太簡單,得不到思維的發展;還有一些同學覺得題目太難,打擊了學習的自信心。
3.機械化教育,學生思維得不到發展
根據目前小學數學課堂作業的調查研究,教師布置課堂作業時重心只是單純地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和重復性的練習上,忽視了練習當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疲于機械性的習題,缺少一些思路開放、靈活多變的題型,導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不到發展。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的方法
1.提高課堂練習的針對性,突出重難點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某一題型或者某一類型)有目的性地練習,要遵循“量少而精”原則,才能緊緊圍繞教材內容來掌握重點。學生在課堂練習過程中鞏固了所學知識,還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例如,在學習小數乘法的時候,讓學生著重練習小數乘法中小數點的位置,而不是大批量地做一些乘法運算。
2.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
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都各不相同,教師要針對學生個體的不同差異來進行不同程度的課堂練習,因材施教。例如,根據學生基礎知識和學習情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差異來分成不同等級的學習小組來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對于基礎扎實、能力強的學生,除了基本知識的鞏固,還要鼓勵學生進行一定的拓展練習;對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主要進行課程的鞏固訓練;還有一部分接受能力差的,教師要重點關注,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幫助,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來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任務,使學生在互幫互助的前提下,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在學習“多邊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在習題的布置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情況分別提出用一種方法、兩種方法、三種方法來解答,并邀請學生分別上臺講解。這樣一來,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夠顧及,學習差的能夠提高學習的自信心,學習好的也能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一舉兩得。
3.保持練習題型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曾明確指出:“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布置練習的時候,要盡量多元化,不要拘泥于傳統的書面作業,讓學生可以走出課堂,動手實踐,開放思維,通過開放性的練習,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圓形的運動”的時候,請學生做一個圓形的紙板,來親身觀察圓形的運動軌跡,并引導學生想象生活中哪些設計是利用了圓形的運動設計的,為什么車輪設計成圓的而不是方的或者三角形的,從而引導學生開動腦筋,自主思考。
4.展現練習的生活性,理論實踐相結合
基于數學學科本身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的時候,要注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數學的存在,并能真實準確地運用到我們日常生活中來,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還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將抽象的數學問題直觀化,以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理論知識。例如,在學習“百分數”的時候,請學生探討超市里面打折促銷,折扣和百分數的關聯,并請學生分析,是一折的商品折扣低還是九折的商品折扣低,從而讓學生把百分數這個抽象的概念,變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直觀可見的商品信息,把百分數具體化,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了解百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總之,數學課堂練習作為數學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打破常規,以新課改學生為本的教育為準則,將傳統的課堂練習多元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更高效,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寶山.例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J].學周刊,2017(15):147-148.
[2]李長華.談談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思考[J].新課程(上),2017(1):217.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設計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ww[2017]GH06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