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要求各門課程都要進行教學改革,提高課程教學實效性。作為比較枯燥、理解性較強的小學數學課,如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改革,切入點在師生互動教學方式的嘗試。從師生互動課堂的內涵入手,提出當前小學數學互動課堂設計思路,并根據小學生理解能力、思維特點和喜愛方式,探索有效的途徑提高課程實效性。
關鍵詞:師生互動;實效性;教學;以人為本
在小學階段,數學課堂要想發揮實際效果,就要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模式改革,保證所講知識學生能夠理解、學會,可以從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等方面入手,確保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一、什么是師生互動課堂
互動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方式,師生互動課堂是指在課堂氛圍中,師生語言、動作交流的各種形式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動態過程。師生互動在行動上具有外顯性,在心理上具有內隱性,同時還具有理解性、形成性和反思性。
二、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思路
(一)設置教學情境互動
小學數學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要根據教學內容、利用教具設置教學情境。比如講解加減法,可以設計學生扮演的情境,設計游戲或者學生喜歡的卡通故事人物,有學生扮演,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寓教于樂,讓學生通過參與和互動學會知識。
(二)真正了解學生需要
小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具有不同的思維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因此,設計教學互動環節時,必須要立足學生實際,認真分析學生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和接受程度,在對教學內容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設計互動形式,提高互動效果。
(三)教學互動要貼近學生生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的設計,既要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更要貼近學生生活,最好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為教學案例,讓學生容易接受、容易參與,更容易理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互動路徑探索
(一)給學生設置獨立思考的空間
讓學生和老師互動,首先要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最直接的途徑就是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自我探索能力。然后,要設計學生自學環節,教師指導學習方法,學會自我探索和運用課堂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時,首先提出問題:“喜歡唱歌的有20人,喜歡跳舞的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學生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25人。“是嗎?”教師意味深長的追問,立即激起了學生的思考。原來直接用加法求總數的簡單問題遭遇了新的情況,學生開始關注信息之間的關系。
(二)要善于使用現代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化手段的深入,小學數學課也可以引入多媒體、音頻、視頻、微課、慕課等形式,使“靜”課堂“動”起來。但要注意,無論采取哪種教學輔助手段,都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內容要盡量豐富多彩,影像、動畫、音樂都是營造良好課堂教學氛圍的手段,以多種形式保證課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
(三)要建立平等的師生互動關系
小學生各門課程的學習效果都離不開與老師之間的師生關系。在互動中,教師要善于建立平等、和諧、有親和力的師生互動關系。比如對學生肯定時多微笑、贊揚、點頭和積極的鼓勵。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一定不要在學生回答錯誤時給予嘲笑,學生不僅會羞愧,同時也會對自信心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應關注成績不理想的學生
對于數學學習效果,一個班級的學生一定會有不同的情況。往往越理解不了老師講授的知識,興趣就會隨之減退。因此,教師要更多關注成績較差的學生,多與他們進行交流、互動,讓他們有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此外,教師布置作業也不應千篇一律,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自選作業,由淺入深,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擇,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數學互動課堂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數學互動課堂是最開發智力、提高思維能力的課堂。因此,要充分利用數學互動課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傾聽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反思的能力,要通過有效的互動方式,為學生設置反思的空間,找出問題的地方,然后能夠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經常反省自己的思想的過程,對于學生在互動中揚長避短、“知己知彼”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梁光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電教,2012(12).
[2]黃映玲.以主題式學習整合學科教學的探索[J].中小學電教,2011(12).
[3]李靜.論現代化幼兒教育研究[J].華南師大學報,2013,(5).
作者簡介:馮薇薇(1980—),女,就職于長春市九臺區東湖鎮腰站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方法。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