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守剛
摘 要: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推進,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日益密切,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情境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習質量。那么,教師如何才能創設有效的情境?本文從創設問題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及創設游戲情境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學情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生活,營造和諧氛圍的作用。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決定著思維的方向。通過有效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之中,是開啟學生學習之旅的鑰匙。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教師要遵循以下三個要求:
1.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
小學生好奇心強,對于新鮮事物保持著充足的好奇心,因此數學教師要把握學生現階段的特征,選擇一些具有啟發性且能夠幫助小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鐘表的讀數中,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提問:“小朋友們看一看,現在的鐘表是幾點啦,我們再過一個小時就要上課了,上課的時間是幾點呢?”
2.問題情境的創設應當具有挑戰性
這種挑戰性是讓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索欲望,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的,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發展自身的思維,促進大腦的發育,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例如,教師在教導統計一課時,可以說:我們的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為了慶祝節日,我們需要準備一些東西,請大家思考需要準備哪些東西呢?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結合了節日慶典的實際,考慮如何讓每個小朋友都有糖果,需要購買多少禮品等等,從教師問題的引導中,學會探索知識,解決問題。
3.問題情境創設應當具有層次性
無論是開放性的問題還是探究性的問題,教師一定要注意問題的難度,要求符合學生的學習進程還要符合教學要求,這些問題不可太難或太易,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幫助學生激發學習動機。
二、創設生活情境,引發探究欲望
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日益密切,因此在有效情境創設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生活情境。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逐漸開始關注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促進學生觀察事物能力的提升。創設情境要從學生的生活中出發,適當選取一些既能關聯數學知識又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問題。例如,在引導學生計算家庭開支中,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情景,在教室中讓學生模擬超市的情景,有超市的售貨員,有超市的收銀員,有超市的顧客等等,指導學生開展購物活動,學生通過這種親身的實踐,可以不斷樹立主人翁意識,既提升了數學學習欲望,又學會了如何計算開銷,感悟數學知識的生活性。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抽離出一些數學知識,讓學生可以融入生活情境之中,就可以消除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距離感,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有探索的欲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三、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活起來
小學生還處在愛玩的階段,愛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教師創設有效的情境可以從創設游戲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活力,與學生一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中,教給學生知識固然重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更為重要,讓學生能夠在樂中學,掌握學習方法。教師創設游戲情境,首先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更加愿意參與到教師創設的游戲情境之中,師生一同參與,從實踐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創設游戲情境一定要明確游戲創設的目的以及游戲的具體活動進程,給予學生有序的互動情境,促進學生在玩耍中掌握知識。例如,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指導學生開展剪紙游戲——“你能利用手中的一張作業紙在兩分鐘內剪出一個美麗的圖案嗎?”與學生一同利用手中的作業紙,動手剪一剪。通過游戲互動,讓學生明白只要將對折后的紙分割的份數越多,即剪得越細,形成的洞就越大,從實踐中形成正確的認識,讓學生不再是僵硬的學習知識,而是從趣味的游戲中掌握知識。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創設有效的情境可以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催化劑,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促使他們探究、深思、發現和解決問題,促進自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建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的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7(4):77-78.
[2]耿寶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研究[J].考試周刊,2018(6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