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
摘 要:所謂的創造力,即人們發現并創造新事物、形成新思維的一種能力,對于人類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美術教學內容與教學特點,采取有效的方法與措施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創造力;小學美術;新思維;有效教學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這不僅是因為創造力對于人們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更重要的是因為小學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小學美術教師也要充分順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對其創造力進行有效培養,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一、保護學生的“叛逆心”
當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認為學生的創造力不足。實際上,并非是學生的創造力不足,而是教師對學生的約束與管制太多,影響到學生創造力的發揮。例如,在美術欣賞課上,許多教師覺得學生欣賞的全面性不夠,表述的嚴謹性不足,而且在總結時也存在具體性不強的問題。實際上,這是由于教師在教學初期就站在專家的角度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判,而并非是從第三方的角度對學生的想法進行聆聽。面對相同的圖畫,教師看到的是一幅秋日豐收的景色,然而對于學生而言,首先會想到的可能是農民勞作的辛苦以及汗水。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叛逆”心理,要能夠聽取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嘗試與冒險,能夠將個人的想法大膽地表述出來;教師要敞開胸懷,接受學生不同的答案,傾聽學生不同的聲音,進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二、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需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專注,幫助學生充分明確學習的目標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要引導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能夠采用比較科學的方法與合適的材料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教師可以組織開展多種不同主題的創作競賽。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以“心之向暖”為主題的創作競賽,引導學生發揮個人的想象能力,采用圖畫、毛線、折紙等方式表達出個人對未來的憧憬,表現出溫暖的未來。通過學生的不斷冒險與嘗試,通過其在創作過程中的努力與專注,可以使其作品更加富有思想情感,使得學生的專注力得到有效的增強。
三、利用學生的好奇力
所謂好奇力,是指在經過困惑、懷疑以及思考以后產生的能力。在學生遇到問題或者是針對某事件存在疑慮時,教師要引導其利用探究、調查及詢問等方式深入地思考與探討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發現事情的真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將美術課堂發展成了閱讀課,即讓學生對課本進行閱讀之后,隨意進行繪畫。此教學模式過于流程化,也不夠系統、科學。另外,一些教師將繪畫作為比賽或者是評優的工具,只是一味地為了完成任務開展教學活動,這也是片面的,無法真正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美術素養。所以,教師要發揮學生的好奇力,使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另外,教師要引導并且鼓勵學生能夠在實際創作中發現問題,而且經過不斷的努力與探索解決問題,要能夠結合個人的經歷與所處環境,對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
四、培養學生靈活的變通力
因為小學美術課程的課時相對很少,因此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更多的是局限在書法、素描以及繪畫等方式,而這些教學模式過于單一,無法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會影響學生能力的發展。所以,為了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就要引導與鼓勵學生對多元化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例如,在組織學生欣賞關于四季的相關作品時,不能只是播放一些視頻、圖片,只看教材的內容,可以組織學生到大自然中真正地感受季節的特點,欣賞美麗的山河、湖泊、花朵與樹木等,感受四季的變化、感受四季之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愛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培養學生靈活的變通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
總之,為了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實現小學美術有效教學,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通過多種途徑與手段加強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推動我國美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芳.基于創造力培養的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評價標準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33).
[2]陳宏偉.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2017(9).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