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飛
摘 要:從當前城鄉教學現狀來看,城鄉小學教育失衡的狀態雖然有所改變,但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轉,而且在其中的一個方面、一個地方,教育失衡的現象還在繼續發生。針對目前城鄉教育失衡的這些狀況,要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就應采取城鄉聯盟辦學的模式,全面提高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城鄉聯盟辦學;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教學質量;提高
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是困擾眾多教育差距之中最棘手的一個,而解決城鄉教育之間差距的根本所在就是縮小城鄉教育中學習資源的差距。從國家教育的大方向而言,城鄉教育學習資源的差距能影響國民素質的有效提高,還會阻擋我們國家新農村建設的腳步。所以,縮小城鄉教育學習資源的差距可以稱之為我國社會、經濟和文化長遠發展的根本所在,更是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在理論及實踐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城鄉聯盟辦學,全面提高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為研究對象,找尋城鄉聯盟辦學,全面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和作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盡量縮小城鄉小學之間的差異,為農村小學生的學習創建良好的條件
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相對城市小學的辦學條件而言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縮小城鄉辦學條件的差距既可以稱之為我們國家社會與經濟、文化發展的長遠需要,又是當前建設和諧社會中一個較為現實的課題,在理論及實踐上都有著特別重要的含義。城鄉小學教學設備的差異依然存在,農村教育教學設施還是比不上城里的小學,教育教學設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更換與補充,圖書室里的圖書較為陳舊,實驗室器材沒有真正發揮作用,語音教室及多媒體教室的建設如同擺設,城市小學里的塑膠跑道、足球場的草坪更是鄉村小學所不能及的。學校的物質條件直接限制了農村學生對外面廣闊世界的接觸和認識,使得農村的學生對于外界的很多事物還停留在比較陳舊的認知上,根本跟隨不上時代的腳步,從根本上阻礙了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聯盟辦學、結對學校之間要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和作用,每年組織骨干教師在網上展播錄像課、專題講座,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城區優質學校要發揮好圖書、教學儀器、場地器材等方面的優勢,為聯辦、結對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
二、城鄉學校結對幫扶,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努力提高農村小學的數學成績
針對城鄉小學校之間的差距,采取城鄉學校結對幫扶,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實行城鄉聯盟辦學的學校,由優質學校選派一名中層以上干部到聯辦學校任副校長,參與學校的決策及日常管理,將優質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管理理念帶到農村小學,農村小學也可選派中層以上干部到優質學校掛職鍛煉。優質學校參與聯盟辦學的,根據聯盟辦學的不同形式,由優質學校校長兼任聯辦學校校長,或由優質學校選派一名管理水平高、業務能力強中層以上干部任農村小學的校長或副校長,同時互派中層干部交流學習。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城區學校要選派優秀干部到農村學校任職,安排后備干部赴農村小學校掛職鍛煉,農村小學積極組織后備干部到城區學校頂崗工作。
城鄉學校聯盟辦學,優質學校每學年要選派一名數學教師到聯辦學校任教,聯辦學校安排學科數量相對等的教師到優質學校頂崗任教,有富余教師的也可多安排頂崗人員。城鄉學校結對幫扶,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結對學校之間的教師互派交流,每學年確定交流人選,開展小學數學教師的集中教研、集體備課、學習交流等活動。優質學校要定期組織骨干教師到農村結對學校舉行小學數學示范課、觀摩課,舉辦講座,介紹經驗,有效地提高農村小學校數學教師教育能力及數學教學水平。
例如,可以選取一節小學數學課,由城鄉小學校數學教師從備課到授課分別展示,數學組教師及相關教研領導參與聽課,課后任課的數學教師認真剖析自己任課的情況,找尋任課之中的優缺點,聽取有經驗的數學教師及學校領導指出的改進辦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小學數學授課水平,特別是參與聯盟辦學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師。
三、開展城鄉小學數學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有效提高城鄉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致,努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聯盟辦學的城鄉學校間要統籌組織開展學生共同參加的各種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競賽活動,暢通兩校學生間的思想和學習交流渠道,促進學生互動交流。深入開展“手拉手、共成長”活動,促進學生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成功的嘗試,滿意的效果,開展城鄉小學數學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有效提高城鄉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致,努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做好活動計劃,選取適當時機,組織聯盟辦學的城鄉小學開展形式多樣的小學生數學競賽活動。通過活動,可以加深城鄉聯盟辦學的小學師生之間的情感,提高城鄉聯盟辦學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競賽活動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氛圍非常濃厚,集體榮譽感也增強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逐步提高,數學學習效率令聯盟辦學的所有數學教師及孩子家長都非常滿意,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城鄉聯盟辦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王從連.城鄉學校聯合辦學共謀發展[J].上海教育,2004(1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