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來
摘 要:為讓學生積極、自主、快樂、高效地完成小學數學作業,就需要設計“有意思”的小學數學作業。什么樣的作業才是“有意思”的數學作業呢?應是契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興趣愛好,且學生能親身參與探索,融入生活感悟,且帶有游戲性質、探索性質的作業。由此,結合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應設計生活描述型、概念表征型、問題分析型、單元綜合型等探究性作業,讓數學作業更“有意思”,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作業;有意思;設計策略
似乎很多學生都說過:“真沒意思,又要做數學作業了。”聽到這句話的教師,應該覺得很失落吧!為什么數學學習、完成數學作業,對于小學生來說這么枯燥乏味呢?為什么小學生這么反感與不喜歡呢?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并不是所有的作業學生都喜歡,因為小學生是一類獨特的個體,他們好玩、好動,喜歡探索,喜歡有趣的事情,也喜歡“有意思”的數學作業。所以,教師有必要對設計“有意思”的小學數學作業的策略進行分析。
一、生活描述型作業,引導學生融入生活學習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分析和學習數學,在生活中探索與發現。設計生活描述型作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探究與感悟,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養,及數學的應用意識。比如學習“百分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設計“探究生活中百分數的應用”這樣的探究性題目。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在生活中觀察與發現,并做好記錄與反思,以手抄報的形式,呈現探究的成果。學生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花生的出油率、升學率、大豆的發芽率、合格率、手術的成功率、員工的出勤率、衣服中的成分含量等,無不是百分數的應用范圍。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和探究,之后運用手抄報,分門別類呈現這個主題的相關探究成果,包括“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及應用實例”等,呈現探究成果。基于生活描述型作業,融入生活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概念表征型作業,引導學生查閱整理資料
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非常重要,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資料的搜集與整理能力等,還包括學生學習知識后將知識分享給他人的能力。為培養學生學習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借助探究性作業中的“概念表征型作業”類型,引導學生查閱資料、整理分析、互動交流,展開綜合性的研究性學習過程。
如“百分數的認識”學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百分數的認識”概念表征型作業,學生通過書本、網絡、報刊等途徑搜集信息,再進行處理和加工,并呈現出來。學生借助手抄報形式呈現成果,分享了百分數的含義與例子,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區別等相關知識,并建立了新舊知識的聯系,既完成了探究的過程,也發展了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數學文化”的探究分析,在學習某部分知識時,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文化。如學習“圓”之前,設計探究性作業“探究圓的發現及圓面積公式的由來”。在這個探究性作業的導向下,學生深入學習與探索,了解關于“圓”的數學文化,基于文化背景,再展開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文化底蘊。基于探究性作業中概念表征型作業的設計與完成使學生經歷了探究過程,獲得了學習經驗。
三、問題分析型作業,引導深入分析解決
以“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作為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指導思想。而“問題”則是激勵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參與探究過程的最佳因素。結合任務導向與目標導向法,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分析型”的作業,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問題來源可以是教師課堂上提出的,也可以是學生生活中發現的問題。
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為什么4.5÷0.5=9,本來都有小數,結果卻沒有小數了?”在這個問題導向下,學生展開問題探究,運用知識回溯的方式,從小數的乘法出發開始回憶、思考。結合小數乘法的基本意義與運算技巧,計算9×0.5,幾個相同小數相加,即為小數乘法的意義。計算得出的規律是兩個乘數中有幾個小數位數,結果就從左到右數幾位,再打上小數點,這里只有0.5中一位小數,所以結果為4.5。逆向分析,找出小數除法小數點位置的規律,除數有幾位小數,就將被除數的小數點向右邊移動幾位。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解決了問題,完成了作業,并搭建了知識網絡圖,提升了學習質量。
四、單元綜合型作業,引導總結反思歸納
每個單元學習結束后,都應為學生預留時間,鼓勵學生將本單元學習到的知識梳理、歸納出來,形成知識網絡,并以層次性、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出來。由此,教師可以設計單元綜合型的作業,讓學生參與探究,探究本單元知識的層次結構、知識間的相互關聯,運用思維導圖繪制的形式呈現出來。比如“多邊形的面積”學習后,教師設計“單元綜合型作業”,布置任務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單元的知識學習成果。學生探究、反思與歸納,將圖形分類,并以思維導圖呈現面積的發現過程和規律,包括各種圖形間的轉化技巧等。學生通過設計單元綜合型作業,梳理與歸納了知識,提升了學習質量。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有意思”的數學作業,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與主動性,促進主動、高效地完成作業,鞏固知識、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汪志華.如何設計有趣的數學作業[J].廣西教育,2013(17):54.
[2]盧康健.有趣、有用、有效:關于數學課外作業設計的一些想法[J].教師,2015(30):87-88.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