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奕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它對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運用能力和提升核心素養能起到重要的幫助,要增強學生的語文能力,必須提高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文章從科學制訂教學目標、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合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三個方面對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
通過有效的閱讀教學不但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然而,一直以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處于“耗時多收效少”的狀態,如何才能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
一、科學制訂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必須要有一個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有了目標的指引,才能保證閱讀教學不偏離教學方向,才能奠定教學有效性的基礎。因此,需要教師科學合理地制訂每一課的閱讀教學目標。一是依據課標制訂閱讀目標。由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學習的核心內容,進行閱讀教學有著多重育人功能和作用,不僅要識字習文,還要更多地體現出課文的人文素養教育、品德教育、審美教育等諸多內容,而新課程標準全面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因此進行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必須首先依據新課標,并且在制訂中要能更好地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的內容。二是依據學生制訂閱讀目標。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基礎等多個方面的因素,目標的制訂既要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目標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緊貼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目標的制訂要有層次性,便于實施分層教學,以促進所有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三是依據課文制訂閱讀目標。閱讀教學目標的制訂還要緊密結合課文內容來制定,這樣才能把“三維目標”落實在具體的課文內容上。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這篇課文時,可制訂如下目標:首先學習字詞,理解課文;其次是能正確、有感情、流利地誦讀課文;三是感受少年閏土的形象,體會作者對其感情;四是掌握人物的描寫特點和描寫方法等,這樣就能有效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二、正確選擇教學方法
要增強閱讀教學效果,需要教師正確選擇教學方法與模式,因為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情況、不同的教學環境等需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一是運用自主探究式閱讀方法教學。運用自主探究方式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該模式教學中,需要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學習,它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提高學生自主閱讀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時,可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教師讓學生探究:本文的“野”是什么意思?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索溪峪的“野”?你對課文中哪個方面的描寫感興趣?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自主探究,既能理解課文,又能掌握課文寫作特點,達到教學目標。二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是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學方式,它對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優勢。通過精心設計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問題,經過相互交流就能實現相互幫助、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三是運用信息技術方法進行輔助教學。運用以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方法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能為學生提供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教學信息,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同時運用信息技術方法還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改善閱讀教學效果。
三、合理實施教學評價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既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又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診斷、反饋和矯正等功能,有利于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進行合理評價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是運用評價來鼓勵學生開展有個性的閱讀。對學生的閱讀評價要重視開發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潛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不能搞“一刀切”式的教學評價,要尊重學生對閱讀的個性化理解,這樣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理解。二是運用多樣化的方式進行評價。對學生的閱讀評價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作用,實行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等相結合的方式,這樣能讓學生了解自身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改進不足,提高閱讀能力。三是實行合理的評價。在評價中既要以激勵表揚為主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還要重視指出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才能正確地發揮評價的功能和作用。
總而言之,閱讀是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它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合理制訂閱讀教學目標,恰當地選擇和使用教學方法,加強對學生的評價,才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馮淑榮,王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6(2).
[2]劉鳳玲.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19).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