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俊霞
摘 要:眾所周知,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進行運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數學教學回歸生活成為國際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我國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由此,教師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立足生活,運用生活化的手段將數學知識呈現在學生面前,并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自主探究數學知識,以此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掌握有價值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教學理念;教學生活化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傳統的照本宣科式的知識灌輸方式已不適應數學教學的發展潮流,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數學活動和交流機會,使其能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并能將其運用到生活中來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在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下,利用生活化的手段來豐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生活中產生探究數學的興趣。
一、整合教材內容中的生活意義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活動的載體,在生活化理念的指導下,教材編寫人員在新版教材中加入了不少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內容,這就為我們組織教學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在此需要注意一點,教材編寫人員是在普適性原則的指導下選取生活內容來設計教材內容的,而教師在利用教材內容教學的時候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作用,深入探究教材中的生活內容,擇優選用,并對那些不符合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容進行優化,以此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為了使學生對教材內容感興趣,我會利用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的方式來呈現這些生活內容,以此在懸念的引導下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并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解決這些問題,給予學生運用所學、所知解決生活問題的機會。我在組織“數軸”這一內容教學的時候,會利用生活內容來優化教材內容,并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問題1: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使用溫度計,但是你們會讀溫度計嗎?請結合生活所知讀出屏幕上所顯示的這三個溫度計的度數。
問題2:在一條南北走向的公路上有一個超市,超市的南邊分別在5m和8m的地方栽了一棵柳樹和一棵松樹,而超市的北邊分別在5m和6.5m的地方栽了一棵蘋果樹和一棵棗樹,請你按照上述提示畫出一幅示意圖。
問題3:你能結合自己在生活中常見到的一些用直線來表示數的例子嗎?
如此利用生活化問題情境來展示教材中數軸內容的方式,可以使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生活認知,并在觀察、動手操作中親身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如此可以對數軸有一個理性認識,以此加深學生對數軸的理解,為其實際運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的學科,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知識灌輸成為大部分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宰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只需要認認真真地記筆記即可,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枯燥,而且學生在數學課上忐忑不安,害怕學數學。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手段創設生活情境,以此在生活的引導下放松學生的身心,使其能在自由的氛圍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來探究新知。我在組織“函數”這一內容時,會利用從汽車站開往學校的公交車的行駛情況來創設情境,并在這一生活場景中引導學生思考,汽車行駛的過程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涉及哪些量?這些量是如何變化的?在變化中是否有不變的量呢?如此在生活情境的作用下,學生的畏懼心理自然會消除,在問題的引導下,他們可以結合生活經驗自主探究變量與常量,學生對函數的學習充滿了好奇。
三、聯系生活,鼓勵學生應用所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就數學與生活的關系作出了明確的說明:“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所以,在組織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除了有意識地將所教學的內容生活化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利用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以此實現數學學習價值。我在教學“三角形”內容的時候,會引導學生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來修理歪七扭八的課桌,此時,學生可以借助所學,在桌角的對角處釘上一根斜木條,如此在修好課桌的同時,學生將所學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在實際運用中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在生活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將生活內容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在生活中引導學生探究數學知識,并利用生活化手段,諸如情境創設等來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最終引導學生利用所學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以此實現學以致用,使學生在生活中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參考文獻:
[1]杜智瑞.初中數學教學聯系生活的意義與實踐及其反思[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2]楊曉衛.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3(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