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蘇琴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創新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性詞語,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發展的原動力,創新思維是現代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思維能力,但是由于多年來的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現在很多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嚴重缺乏,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低下。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中還普遍存在著填鴨式教育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方式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講述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思維;數學教學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也是一門邏輯思維要求很高的學科,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數學對于創新的需求就很低。相反,數學不僅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很高要求,對創新能力同樣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勇于創新才能在現學的基礎上發掘出新的東西來,同時擁有創新思維才能讓學生在將來進入社會之后擁有更強的競爭能力,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顯得極為重要。
一、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創新
在傳統教育中,總是以教師為本,學生圍著教師轉,家長圍著教師轉,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教師沒有教的既不會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己也不會有自主學習的意識。所以,這就導致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國家培養出了一大群只會做題、只會考試的學習機器,而進入大學、進入社會就完全不能適應社會的節奏,不能融入社會,最終只能被社會所淘汰。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明白,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從前的方式方法放在現在不一定就適用,而且也不一定高效,所以需要教師對于知識不斷革新,不斷尋求新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只有教師不斷創新,學生才能從教師那里學到新的東西,也才能讓學生培養出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
二、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學校和教師都更加注重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著力營造出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課堂教學氛圍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和學生進行討論而不是一味地灌輸,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思考問題,讓學生的思維靈活起來而不是慢慢格式化、僵化。比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幾何知識的時候,就可以請學生回答如圖問題,如圖1,已知AB//CD,試找出∠B、∠BED和∠D的關系并證明。這個題有多種證法。如圖2,過E作線EF//AB,因此∠BEF=∠B;又因為CD//AB,EF//AB,所以CD//EF,所以∠D=∠FED,最終得到∠BED=∠FED+∠BEF=∠D+∠B。除了這種做法還可以如圖3,過點E作EF//AB,所以∠B+∠BEF=180°,所以∠BEF=180°-∠B;又因為CD//AB,且EF//AB,所以CD//EF,然后就可以得到∠D+∠FED=180°,接下來就可以得到∠FED=180°-∠D;又因為∠BEF+∠FED+∠BED=360°,所以就可以得到∠BED=∠B+∠D。
教師讓學生回答這種一題多解的問題可以極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氛圍。
三、從不同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創新思維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散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要求學生對于一個問題能夠從根本上掌握,而非只是表面了解這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方式。如果學生對一個問題了解了解決方法,但是對問題稍稍做出改變就不能解決,那么學生并非真正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發散性思維就是要求學生做到對問題根本上的理解,進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其實發散性思維并不困難,但是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和啟發,讓學生能夠從不同方面思考問題,讓學生敢創新、能創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個好時機,教師可以對于相同的知識點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最終通過不同的方式解決。
結合一個一題多解的教學案例來說明,教師問學生問題:有兩個連續的奇數乘積為323,請求這兩個數?一般學生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設其中一個為x,另一個為x+2或者x-2,但是這個題明顯不止這一種解決方法,這時候就請學生來回答還想到什么方法,最后就可以得出還可以設這兩個數為x+1和x-1,或者設這兩個數為2x+1和2x-1,來進行解答,并且最后解出來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通過這個例子就可以告訴學生思考問題一定要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往往不止一種解決方式,要勤于思考,敢于創新。
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對于學生學習數學有很大的幫助,同樣對于學生將來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標,是我們國家能夠真正走向富強、走向世界之巔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劉靖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啟發學生創新思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8).
[2]王淑華.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現代企業教育,2008(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