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中紅
摘 要:新課標的提出有其時代必要性和必然性:第一,著名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正所謂觀念變,行動就變;行動變,習慣就變;習慣變,性格就變;性格變,命運就變;命運變,人的一生就改變。行為習慣就像人身體的指南針,指引著每一個人的行動。第二,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學習能力的競爭。目前,“高分低能”的現象依然存在,所以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必須放在重要甚至首要位置。
關鍵詞:新課標;小組合作;生本課堂
那么,在這樣一種理論背景下,作為小學教師,我們該怎樣做呢?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淺見。
一、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是通過學生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其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有充分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由于課堂時間更多地還給了學生,學生思考發言的時間多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大方展示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質疑答疑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比如,閱讀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可如下進行:(1)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和要求。(小聲交流,人人參與,時間限制);(2)組織學習:圍繞中心問題,小組內畫出相關語句,根據組長要求,按序各自談體會。(仔細傾聽,隨時補充完善);(3)匯報交流。(自信大方、集體交流補充);(4)檢查性交流,質疑解疑,總結升華文本。
二、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生本課堂”
“生本教育”追求的是“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這種思想引領下的生本課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學習。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樂于學習、樂于思考、樂于交流。樵北中學走的就是這樣一種教學模式,該校的辦學思路是:為了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這所學校只靠改變思路和做法,把“師本”變為“生本”,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解放了教育生產力。正是因為他們實行的生本教育,走以人為本的道路,才有今天的成功。我們不妨也借鑒一些他們成功的經驗,給學生更多自由學習和交流的空間,相信學生可以創造不一樣的精彩。
三、讓學生做人生的主人——帶得走的能力和習慣
帶得走的能力和習慣才是學生真正需要的、具有競爭力的素質。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具體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哪些能力和習慣呢?當然,要培養的有很多,我只簡單說說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到的以下方面:(1)聽講能力。會聽是學習的基礎,根據聽講效果,聽講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能復述;第二層次:能總結并補充;第三層次:能深入思考,提出創新型觀點。(2)發言能力。儀態——自信大方、聲音洪亮;心態——大膽說,不緊張;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3)自主學習能力。它是指學生能夠自主做事,不等不靠;自主思考,不做學舌鸚鵡。時時知道自己該干什么。(4)記憶能力。方法遠比知識本身重要得多。(5)合作學習能力。(6)審題讀題能力。圈畫關鍵字詞。(7)改錯、反思能力。錯誤是最好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面對錯誤時要不急不躁,圈出錯字,找出錯點再靜心改錯。并能夠及時反思自己出現該問題的原因。(8)舉一反三、聯想變通能力。常常問問自己:“你想到了什么?”(9)書寫習慣——提筆想兩件事:一有條理;二干凈認真。(10)檢查習慣。檢查不是自我欣賞,而是修正完善。有態度而且要有方法。
教育的低級目標是“授之以魚”,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做事,如何適應社會——“授之以漁”。只有這樣,將來學生步入社會時,才能真正以“漁”得“魚”,才能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使學生成為自己人生的主人。
近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實踐,加上對于新課標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雖然不等同于教學,但兩者卻萬萬不可割裂。我們應把教育當成一項事業來做。既然是事業,就要目光長遠,而不要急功近利;就要著眼于孩子的成長,而不是成績。當然,反過來講,有了能力,有了習慣,有了良好積極的心態,成績應該不是問題。我想,只有這樣,課堂才會成為一個學生展示自我個性的舞臺,一個思維碰撞的空間,一個火花四濺的圣地;孩子們才會樂學、善學、會學;我們老師也才會獲得更大的教育幸福感。
給學生一盞燈,照亮他們前行中的黑暗;給學生一盞燈,指引他們找到人生的航向;給學生一盞燈,陪伴他們一路前行!
參考文獻:
曾文.新課標下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之我見[J].東方文化周刊,2014.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