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伍英
摘 要: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器樂教學已逐漸普及,學生喜愛樂器,在器樂教學上只要努力就能尋找到一些好的做法,一定能把枯燥的“器”變為生動的“趣”。
關鍵詞:器樂教學;興趣;志趣;樂趣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說過:“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世界各國非常重視中小學的器樂教學,將之視為培養少年兒童音樂素質的極好手段,在我國,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器樂教學已逐漸普及,并被國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成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引下加上我校的重視和大力推進。我嘗到了“器”樂的無窮,孩子們更是樂在“器”中。我校通過幾年來對學生藝術類的考查,90%的學生選擇樂器一項,實踐證明學生喜愛樂器,在器樂教學上只要我們努力就能尋到一些好的做法,一定能把枯燥的“器”變為生動的“趣”。
一、尋找學生喜愛的樂器,激發學生“有興趣”
學習任何東西都是“興趣”兩字當頭,興趣是少年兒童學習音樂、認識事物的傾向和需求的原動力。少年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一般是從“有趣”開始,“有趣”是少年兒童對學習音樂直接產生興趣的“幼芽”,表現在一旦學生看到某種樂器獨特外形和奇妙音響時,就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想過過癮,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教師需慎重選擇教學的樂器,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選擇何種樂器:(1)根據學生的愛好和年齡特點選擇樂器,如:低年級選用兒童打擊樂器、口風琴、電子琴等;中、高年級選擇體積小、方便攜帶又實惠的口琴、豎笛等。(2)根據教材的需要選擇一些輔助性的打擊樂器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人音版新教材二年級歌曲《過新年》,教師可讓學生敲鑼打鼓為歌曲伴奏,三年級歌曲《春天舉行音樂會》可讓學生用少先隊的隊鼓通過打、點、劃來表現春風、春雨、春雷,一鼓能表現出這么多的音樂意境,學生覺得非常感興趣,音樂在他們的腦海中更加深刻。(3)可根據學校場所、師資、經濟等條件選擇教學用樂器。條件好的學校可考慮選擇多功能的電鋼琴并能做到一室配一琴、高級多媒體電子琴室、豎笛或口琴人人一支,部分的古箏、銅管樂等。條件有限的學校教師也別放棄,可以師生一起動手自制一些簡易打擊樂器。我常讓學生廢物利用,如用廢礦泉水瓶作沙錘、用罐子作腰鼓,臉盆、杯子、筷子、碟子、水桶還是我們常用的道具呢,效果非常好,孩子們對用這些日常用品來表現音樂通常是百奏不厭、樂此不疲。
二、尋找學生感到快樂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有樂趣”
選擇適合學生的樂器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掌握學生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應的心理對策。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覺得有“樂趣”,在“器樂進課堂”的第一天起,就應該努力使學生對所學樂器有“樂趣”,并引導學生將這項“有趣”的學習內容視作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大樂事來做。在教學中多動腦筋創設一些符合少年兒童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學形式、內容,將其貫穿在“器樂教學”的全過程中,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我們發現當某件樂器第一次作為教學工具擺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對這新鮮的玩意兒定會充滿好奇,甚至想玩弄樂器發出聲音,但基本上是老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給學生畫上一道道框框,學生的興趣一下就削弱了,更談不上有樂趣。教師可讓課堂“亂一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把自己的發現講給大家聽。以豎笛教學為例學生從自己的摸索、發現中知道了吹氣力量的大小影響著音色和音高,還知道怎樣吹連音和非連音。口琴教學,學生自己能找出吹和吸的規律,還能自己分辨出低音、高音。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演奏自己熟悉的旋律、自己喜愛的歌曲甚至是流行歌曲,因為每奏出一樂曲,他們都會有自我滿足享受成功的喜悅。記得在一次豎笛教學中,還沒上課學生就已在音樂室吹起了他們異常喜愛的電視連續劇《大長今》主題曲,吹得像模像樣,有些學生搖頭晃腦自得其樂,我沒有制止他們,而是說了一句:“孩子們,誰教你們吹的?你們讓我感動,如果把這首曲子的感情吹出來那就更好了。”馬上傳來孩子們的歡呼聲:“我們自己學會的,再來吹一次、再來吹一次。”看見孩子們的興致如此之高我趁機分析此曲,讓他們再吹,目標達到了,孩子們吹得入情入理。他們還相繼自學吹奏了《西游記》主題曲、《丁香花》、《老鼠愛大米》等。
三、尋找學生表現的舞臺,發展學生“有志趣”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陣地,但畢竟課堂時間和空間有限,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演奏能力,教師就要提供更多展示他們的舞臺,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到個別。使學生把學習樂器當成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讓這種“情趣”轉化為學習的“志趣”。讓器樂演奏在他們的心中不是枯燥的技藝訓練,而是成為生活當中美味的享受。然而很多教師往往把演奏能力強的學生吸入樂隊后,其余的學生就撒手不管了,很多學生的樂趣從此就淹沒了,對于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做法。如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多舉辦小型音樂演奏會,可以是班為單位小組競賽和獨奏相結合;也可以級為單位以班合奏的形式;學校的各類晚會、社區藝術活動、六一文藝匯演等。我們以往文藝晚會上器樂節目,幾次甚至是幾年都是看到那幾張熟悉的面孔,而且就是一個銅管樂隊表演,自從推廣和普及器樂之后,文藝晚會上器樂節目多了,上臺表演的人數成倍增加,校慶、六一、元旦聯歡會上大型的80人的銅管樂隊與鋼琴演奏、大型的電子琴隊、古箏組、千人的豎笛合奏等使我校文藝活動大放光彩,節目異彩紛呈。我們還舉辦夏令營音樂會、舉辦以“發揮潛能、鍛煉自我”為主題的樂器獨奏比賽,通過這些活動使全體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排練、演出音樂藝術活動中,表現欲望得到了滿足,開辟了探索新音樂知識的空間。
器樂教學給音樂教育帶來了廣闊的天地,如何把握好課堂器樂教學,促進音樂課堂的改革與創新,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高,這是每個音樂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思考、總結和提高的,愿孩子們在“器”中能享受到更多的“趣”。
參考文獻:
[1]沈婧.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用音樂撫摸孩子們的心靈[J].新課程(小學),2014(6).
[2]王寅.把音樂的耳朵叫醒: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聆聽音樂的習慣[J].新課程導學,2014(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