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紅英
摘 要: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引導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甚至會影響小學生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的學習。因此,學校一定要認識到小學班主任角色的重要性,要以新課改為依據,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來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優化管理方式,將小學生培養成積極向上、全面發展的祖國花朵。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主任管理;優化;以人為本;策略
一、當前小學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班主任的角色認識存在偏差
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可能需要處理、管理的事比較多,且大多都是一些非常瑣碎的事,這就導致了很大一部分教師并不是出于自愿來擔任班主任這一職位的,是在學校有關部分的“安排”下,不得已而為之。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就可能因不是出于自愿而持有消極的情緒,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積極主動性,僅僅是將班級管理當做一項任務來做。在管理班級事務時,班主任可能不會花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在這一方面,對問題的產生只是治標而不去管根源,從而致使班級管理工作中問題頻發。
2.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好學生的表現就是聽老師的話,老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學生處在一種非常被動的地位之中,再加上學生年齡小,聽老師話、服從老師安排的理念從小就在學生的腦子里根深蒂固。這種教育方式,一方面是表現學生的紀律性,是好的一方面,但是另一方面就體現出了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忽視,抹殺了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導致了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中都缺乏主動性,缺少自己獨立自主的思考和主見,容易隨波逐流,所以對于小學生的能力管理還是要從小培養,讓學生掌握主動權,改變傳統落后的班主任管理方式。
3.班級管理內容過于寬泛
在班主任管理中還存在著部分班主任管理的內容過于寬泛,事事親力親為,在對待班級管理上以家長式的標準來要求,從學生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到學生放學后回到家里,都在時時刻刻地監督,拘束著學生的自由發展,留給學生的空間很少。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造成班主任因管理過寬而力不從心、勞累過度,另一方面使得學生獨立性差,動手能力不高,還會因為被時刻監管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
4.對學生的認識、評價較為片面
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下,好學生的表現就是學習成績好,這一觀念在班主任的管理中表現得尤其明顯。班主任作為班級教師的核心,如果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及表現,未免對學生的認識和評價都過于片面,很容易抹殺掉學生在這一方面的才華。同時也會使得學生喪失對班主任的認同感和對班級的歸屬感,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改進方法
1.樹立班主任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
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問題,其他問題的引導與幫助也同樣重要。所以,班主任作為教師的核心,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主的服務意識,經常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從思想上來提高管理意識,樹立樂于奉獻的精神,在班級事務的管理上認真負責。同時學校在確定班主任的人選時也要多加考慮,綜合考慮教師的現實情況,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實現服務于學生的管理理念。
2.全面了解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教師要想管理好班級、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而教師要做到對學生非常了解,就要打破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增加更多的接觸機會,以便更加深入細致地去了解學生。班主任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擱置下教師的身份,與學生向朋友一樣相處,讓學生敢于表達,有問題的話也樂于向老師傾訴。此外,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也要切實幫助學生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對班主任教師建立起信任感,讓學生能夠無憂無慮地在學校快樂地學習。
3.進行人性化管理改革
新課程改革中,著重強調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而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中,也要體現出這一思想,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來進行班級管理的改革。所以,班主任應該在管理中時常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犯錯之后,注意思想的引導,讓學生從本質上認識到錯誤,并且實現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在班級事務管理上,對于一些小事情,例如班級值日、組織活動等,班主任要適當地放權給學生干部,讓學生學會互相監督與合作,這種方式既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又能夠減輕班主任的負擔。
4.建立綜合評價機制
班主任要改變傳統落后的評級方式,拋棄完全以成績為主的判斷,綜合考慮,以做出科學合理、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例如,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方面能力較差,但是在班級活動的組織或領導方面能力比較突出,這時班主任就可以任命此學生為組織委員,發揮學生的長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慢慢引導著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吳海軍.小學班主任如何進行民主風格管理[J].才智,2013.
[2]馬從紅.試論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人本主義的體現[J].成才之路,20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