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君 李濤云
摘 要:移民是為了保證社會快速發展而采取的一種社會措施,可以為移民地區居民帶來更加寬廣的生存空間,促進民族的融合,加快經濟、文化的發展進程,保證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移民也存在著一定的負面作用,會出現移民地區的家庭教育缺失現象,因為移民地區的家庭在家庭背景、法制觀念、地域差異等方面存在較大不同,同時家長又會長時間外出打工,所以學生的行為習慣發展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在此對移民地區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進行簡要探究。
關鍵詞:吊莊移民地區;學生行為習慣;現狀;培養策略
為了保證扶貧攻堅戰取得顯著戰果,為了解決部分貧困、邊遠地區人民的生活條件,我國大力實施了吊莊移民工程,把貧困地區的居民進行整體移民。在移民地區的學生因為來自于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方式各不相同,學生數量越來越龐大,行為習慣的培養也成了一個難題。故此培養吊莊移民地區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移民地區學生的健康、穩定發展成為廣大教師深入探究的重點課題。
一、移民地區學生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
因為移民地區的家庭來自于不同的地區,在生活背景方面、文化認識方面、思想理念方面都會存在較大的差異,種種差異都會導致學生的行為習慣受到彼此的影響;因為移民地區家庭的家長需要外出務工,缺少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督促的時間,學生基本上處于“放養”狀態,自由散漫現象較嚴重。另外學生的是非觀念不是十分明確,沒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約束能力,在移民地區社會形式復雜的情況下極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事物的影響,出現行為習慣偏差的現象。具體說來,移民地區的學生中大量存在語言不文明的現象;存在故意破壞花、草、樹木等公物的現象;存在時間觀念不強、故意遲到或者早退以及曠課的現象等。
二、移民地區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策略
(一)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在移民地區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因為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地區,其文化基礎各不相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生活習俗各不相同,人生理念各不相同,所以行為習慣的養成也變得難上加難。所以教師可以采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熏陶,促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教師需要用自身的形象來影響學生,保證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教師發現有的學生閱讀班級“圖書角”的書籍過程中有故意毀壞圖書的現象,教師就用膠水一點一點地把破損的圖書修補完整;例如發現學生有隨意亂吐口香糖的情況,教師就趕緊上前把口香糖用衛生紙包裹丟進垃圾箱……有了教師作為榜樣,學生慢慢受到教師的感染,行為也變得文明起來。
(二)充分發揮學生家長的監管作用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失去了家長的支持,失去了家長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僅靠學校和老師的教育,勢必會導致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時緊時松,導致學生的行為出現不斷的反復,影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學校可以通過組建“家長委員會”,組織“家長學校”等活動的途徑對家長進行教育,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孩子行為習慣養成對于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性,讓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到對學生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中來,這樣在校有老師,在家有父母,家校協同,保證學生行為習慣的順利養成。
(三)組織學生開展多樣化主題活動
移民地區的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活動欲望,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共有特征。因此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多種主題、形式各異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更大的發展與進步。例如針對學生把傳單胡亂丟棄、亂丟垃圾的現象,教師就組織學生開展了以“環保小銀行”為主題的活動,號召學生把日常學習中和生活中產生的廢紙、塑料瓶、廢紙箱等進行分類收集,然后送到廢品站變賣成錢,收入班級的“小銀行”中,用來為學生們購買文具物品,既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又讓學生獲得了實惠。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針對自身存在的行為習慣養成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反思,把自己存在的譬如語言不文明,抄襲作業、不交作業,情緒暴躁、容易激怒而出現打架斗毆現象等問題進行梳理和總結,形成一個“自我改善計劃”,之后進行逐項改變、各個擊破,實現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這次活動我們稱之為“啄木鳥行動”。此外還組織了光盤行動等其他形式和主題的活動,用這些活動保證學生行為習慣的不斷養成,促使學生以更加強烈的激情投入到行為習慣養成的行動中來。
總而言之,移民地區的學生教育工作是保證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是保證我國教育事業長足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在移民地區學生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引起高度的重視,從多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移民地區學生的發展和國家、社會的發展注入更加充沛的動力。
參考文獻:
[1]段生英.移民地區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J]. 教育革新,2012(11):21-22.
[2]姚存泉.如何培養移民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教育界, 2013(2):74.
[3]陳世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移民學生養成教育[J]. 新教育,2014(13):51.
項目基金:寧夏高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教育學)資助項目(NXYLXK2017B11)。
作者簡介:鄒君,女,寧夏中寧人,本科,學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專業。
李濤云,男,寧夏同心人,本科,學士,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