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改進和進步,課堂教學已成為目前深化改革課程的首要任務。另外,保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需要以高質量水平的教學有效性為目標,以實際情況為基礎,不斷結合學生和教師二者特點,從數學這門基礎學科出發,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并分析如何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價值觀和態度,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進而打造高效率的初中數學教學課堂。
關鍵詞: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有效性;初中數學課堂;身心發展規律;課程理念;數學課程
一、注重興趣培養,提高自主學習性
1.開展趣味性活動
數學其實也是生活藝術中的一種,它從本質上其實反映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豐富與多彩,同時也代表深奧與抽象的知識。由于數學知識的特殊性,并且數學知識點較多,講究一定的思維綜合性,涉及的知識內容豐富,疑難點、易錯點都很多,因此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對于數學產生一定的畏懼感。所以教師應該挖掘學生的興趣,并且培養具體化知識的分析能力,也應該講究思維方法。同時也應該結合不同學生的情況來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開動學生的頭腦,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并且舉辦一些趣味性數學知識活動,比如公式記憶以及形象化解決生活問題等,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感。
2.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不斷地創設課堂情景,導入新的生活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聯系所學的知識以及公式,根據初中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從生活常識中設計一些問題情景,讓學生能夠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思維,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能舉一反三,得到一定應用。不僅要學習這些抽象的知識和公式,還要將它們運用在實踐生活中,同時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工具學習,了解數學、歷史等課外的教學內容,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二、注重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1.根據實際,因材施教
在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意識到初中階段的學生能力和思維模式都存在一定差異,所以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地考慮他們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以及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和訓練,根據學生的疑惑點來解決問題,并且設計教學方案,進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解決問題,得到一定的知識。
2.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
鑒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不斷地強調主體地位才能夠使得學生在教學課堂中受益。在教學課堂中,要營造一種友好向上的學習氛圍,不斷地指導學生觀察演算以及自主判斷,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同時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長處,并給予適度表揚和引導。而對于一些思維存在差異的學生要進行耐心溝通和引導,進而保證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積極性,也建立了一種友好的師生關系。
3.拓展思路,創新研究
數學是一種思維靈活的科目,所以要讓學生積極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一般情況下,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一般都是引導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和學習內容,所以學生對于課堂中的一些潛在問題并不能得到一定的掌握和解決,只能按照教師的教學速度進行,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思考模式和掌握情況。但是只有在老師和學生積極互動的情況下才能夠發散學生思維,并對于創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積極地鼓勵學生和判斷學生的喜好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并且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注重實際應用,強化學生主體地位
1.注重知識有效性傳遞
當然也要注重有效地傳遞數學知識,只有對學生進行適宜的引導,讓學生積極掌握學習方法,并且掌握學習內容才能夠真正領會數學知識的奧秘。同時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去觀察和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和問題,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更能夠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也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斷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2.激發學生發散思維與探索精神
一些學校為了節省課堂的時間和精力一般都選擇讓老師進行引導,當時學生被動吸收學習的知識,在此過程中雖然提高了教學效率和達到了數學教學目標,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不能保證學生的接受速度和接受質量。對于學生而言,積極進行鼓勵和夸獎,運用不同學習方法使得他們在腦海里形成一個具有內在聯系并且穩固邏輯清晰的思維體系,這樣才有助于數學教育的發展以及思維模式的訓練,要整合自身掌握的知識,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同輩壓力和考試壓力影響,所以培養學生靈活思維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總之,在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注重學生自主積極地學習數學,實現數學課堂知識的有效性傳遞,保證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友好、友愛的師生關系,并且能夠運用富有生活創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在綜合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最終更有助于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冬華.關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6):80.
[2]苗俊芬.淺談如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6):224.
[3]祝秀蓮.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4(10):55.
[4]吳燕萍,高飛.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電大理工,2014(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