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
摘 要:新課程改革實施的過程中,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必須在積極創新和改革傳統數學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加強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力度,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主要就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單的闡述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初中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和利用數學學科自身的優勢,從優化數學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才能達到促進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不斷提升的目的。
一、創設數學教學情境
為了實現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創設適宜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的方式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同時也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內在的含義提供了便利。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將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出來,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激發和鍛煉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其次,生活情境的創新不僅將初中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也為學生了解數學知識應用的價值提供了便利。比如,教師在進行直線、射線、線段等相關數學知識的教學時,可以采取設置相關問題的方式,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這些知識相關的數學謎語。比如,有始有終打一線的名稱、有始無終打一線的名稱、無始無終打一線的名稱,然后引出線段、射線以及直線的概念。接下來,教師再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豎琴演奏視頻、火車在軌道上行駛、廣場上美麗的探照燈等生活化情境的畫面。而學生則通過觀看這些熟悉的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加深了對數學知識中有關線段、直線以及射線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從而達到培養和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進行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時,教師將質疑作為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等各方面能力培養的切入點。孟子云:“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過分地迷信權威和相信書中的內容,而是應該在不斷推翻舊的觀點和錯誤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和進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并大膽地進行驗證,才能在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避免出現思維停滯不前的問題。比如在進行多邊形與內角和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警示標語、舉行磚塊、六邊形蜂巢等多邊形圖片,然后再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多邊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在學生給出各自的答案后,教師再揭曉正確的答案。此時有很多學生內心產生了疑惑,質疑教師所給出的答案的正確性,此時教師就可以順勢要求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和分析。如果將六邊形分為四個三角形的話,那么學生可以通過180°×4計算出最終的答案是720°……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僅幫助學生加深了對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而且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運用變式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變式問題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對不同類型問題的共性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推理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設計合理的變式練習的層次,嚴格地按照由淺及深、層層遞進的原則進行問題的設計,才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多角度思考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進行概率問題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通過列舉法求概率的相關內容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講解,然后再對頻率估計概率的知識進行闡述。接下來通過引導學生就兩方面內容進行分析和對比講解的方式,幫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為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列舉法求概率的方式詳細地進行相關知識的闡述,最后再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歸納和總結,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為遺漏某個環節而導致其出現知識掌握不牢固的現象。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探索、想象、推理、思維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不僅促進了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時也為其后期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加強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方法探索和研究的力度,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宋鈺.淺談初中數學例題教學中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8(26):20-21.
[2]龔美玉.試論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8(30):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