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濤
摘 要:《船舶電站》是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針對船舶電氣設備制造與調試企業對船電學生的技能要求,結合學校的校企合作建設,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船舶電站》課程,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工作過程 職業能力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195-02
《船舶電站》課程是我校輪機工程技術專業和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都非常強的課程,課程的作用要求學生掌握船舶電站的相關專業知識,具備船舶電站組建、調試、維護的能力。目前我校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面向陸上船舶制造、修理及其配套企業,近幾年的學生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大都是到船舶電氣設備制造的一線崗位進行工作,這樣對學生的實踐技能要求更高。隨著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改革不斷發展,高職教育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已逐漸轉向以工作為導向,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設改革。結合學校的校企合作建設,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船舶電站》課程,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1 課程改革的實踐意義及背景分析
推進校企合作理念下“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改革與課程開發,不僅有助于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等共同來參與課程建設,形成強有力的團隊力量,更有助于以“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高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有助于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先進性、有助于教師在專業上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校企合作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對于高職教育改革和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船舶電站》這門課程一直都是采用模擬船舶電站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但是我校船舶電氣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船舶制造、修理及其配套企業,具備船舶電氣線路設計、繪制、敷設安裝,船舶電氣設備安裝、調試、維修保養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近幾年的學生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大都是到船舶電氣設備制造的一線崗位進行工作,制造的電氣設備一般都是用于遠洋漁船和散貨船,這樣對學生的基本實踐技能要求非常高。
以46m冷凍拖網漁船的船舶電站設備為基礎,由學校專業教師與青島振海船舶電氣設備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制定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實施,整合課程內容,完成校企合作開發《船舶電站》實驗指導書和項目化教材。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以實際工作任務為中心,使學生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學會職業技能,具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2 課程改革的設計思路
針對船舶電氣設備制造與調試企業對船電學生的技能要求,將《船舶電站》課程內容整合成一個大項目,在各個小項目內又根據實際內容和要求的需要分為若干個學習情境。在對各個學習情境的設計中,還要從教學實施方面考慮,應該從簡單項目到技術復雜程度的項目逐漸增加,學習難度逐漸增加。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性,每個情境教師都要通過多媒體課件講解、原理實驗室現場講解、分組參觀討論、小組操作練習、教師點評、撰寫總結等環節,利用適合的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做”中“學”、邊“學”邊“做”中掌握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3 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用理論研究法,查找船舶電站國內外教學研究現狀,研究分析“基于工作過程”教學改革模式,制定校企合作開發教材的主要內容和章節。調查研究法,用問卷形式調查學生關于船舶電站課程的建議和興趣,到青島振海船舶設備有限公司與設計部主管、調試工程師,質檢部部長等進行座談,調查研究往屆畢業生,判斷課程內容的側重點。實踐研究法,到企業設計部、質檢部車間去,向部門主管和工程師交流學習新設備操作技巧和調試方法,以在青島市重點專業建設期間向合作企業購買的46m冷凍拖網漁船867號的船舶電站設備為基礎, 根據就業、工作崗位,提煉所需職業能力,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船舶電站》課程,制定課程標準,整合課程內容,構建課程體系。將《船舶電站》課程內容整合成一個大項目為46m冷凍拖網漁船867號的船舶電力系統的調試和操作,6個子項目分別為船舶電站電源的組建、船舶電站的配電裝置組建、發電機組并車裝置的調試、發電機組調壓、調頻調載裝置的調試、船舶電站及系統保護的設置與整定、船舶照明系統的常見故障和檢查。
4 課程改革解決的關鍵問題
(1)到校企合作單位振海船舶,武船重工,北海重工與部門領導和工程師,往屆畢業生座談。
(2)到企業設計部門和調試部門與工程師商討船舶電站設備學習內容和實驗項目。
(3)邀請企業工程師到校指導所購買漁船電站設備的全方位功能和學習項目的重點、難點,以及后期設備技術更新。
(4)根據就業崗位所需職業能力,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船舶電站》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開發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船舶電站》課程。
(5)定期聘請校企合作企業工程師到校對學生現場指導,了解設備先進技術革新
5 結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船舶電站課程改革,可以有效優化船舶電站課程資源和課程結構,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課程以企業實際工作項目為主線,通過不同的工作任務和情景,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授課,即掌握理論知識,又鍛煉實踐技能。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參考文獻
[1] 洪茜.基于工作過程的船舶電站安裝與調試課程改革探索[J].船舶職業教育,2013(1):35-37.
[2] 何琪.高職院校“學做一體”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以《船舶電站運行與維護》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4):47-48.
[3] 崔風波.談船舶電氣技術專業核心課程學習領域設計——以船舶電站管護與調試課程學習領域課程標準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1(5):56-58.
[4] 王文義.《船舶電站組建與調試》國家級精品課程的結構設計[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79-80.
[5] 姚年春.基于職業能力需求為基礎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與實踐——以《電機拖動與變頻技術》為例[J].輕工科技,2014(6):196-197.
[6] 賴玲玲,黃春松.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以“網店運營與管理”課程為例[J].教育研究,2017(4):207-209.
[7] 王文義,何志漁.高職院校船舶電站實訓室設計與實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