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榮
摘 要:高中新課改發展到今天,在數學課程改革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在高中數學應用題教學方面,筆者同事不僅就新教材做了深入研究,而且就應用題教學做了不少實踐性探索。高中數學應用問題離不開生活化背景,從培養興趣入手,順應時代對學生數學素養的要求,我們進行了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瞄準高中學生思維特點,加強數學應用意識,提升數學應用能力,都要從課堂發力。
關鍵詞:數學課程 應用意識 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225-02
許多人認為,數學是側重于抽象思維的,屬于高度抽象的學科,但這并不排斥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恰恰相反,數學本身正是實際應用的需要才促其產生發展走到今天,并不斷豐富其理論和方法。因此數學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充滿生活情趣,這樣更有助于興趣培養。
本文就自己在高中數學應用問題教學方面的體會和看法,結合案例,談一些粗淺的認識,以資交流。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能夠提出、分析和解決有實際意義的數學問題,準確而靈活地運用數學語言研究和表述問題,是中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核心要求。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都應注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加大應用問題的教學力度。
1 高中數學新教材中的應用問題的編排
課改前,我們的教學,勿庸諱言,對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問題探究背景比較粗放和輕視。基于此,新教材對這一方面做了大的調整,注入了新鮮的有實踐性的和可操作性的數學素材。從而將應用意識滲透在教學的各個方面。
(1)課本習題中加大了應用問題的比重。為使同學們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循序漸近地提升自身分析能力,新課程中大幅提升了應用題比重,其中節后練習47題,占比為13%;習題有93題,占比17%,復習題約有48題,占比15%,分別涉及生物、銀行、經濟等諸多方面。涵蓋了行程問題、增長率、儲蓄等各類問題。類型多樣,趣味興較強,融知識性、實踐性于一爐。
(2)附加了閱讀了解內容。所選問題蘊含了深刻的數學思想,緊密聯系中學生活,用于開闊視野的題材,共安排了13個之多;其中略舉幾例。
①數學史方面,如第2單元《函數》的“對數與指數發展史”第5單元《平面向量》“人們早期怎樣測量地球半徑?”
②介紹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方面,如第8單元《圓錐曲線的光學性質及應用》,第10單元《抽簽有先后對各人公平嗎?》
③擴充知識方面:2-2第3章中簡介了數系發展擴充的背景。
(3)章頭序言內容獨具匠心,突出知識的實際背景,比如在《導數》一章的引言中簡介了導數實際是物理學和幾何數的發展,迫切需要數學從理論層面將變化率一類徹底解決。
(4)研究“概念問題”時以生產生活實例引入課題,如分段函數以郵資問題引入、向量數量積概念用功和位移關系引入等,不一而足。
2 高中數學應用題問題的教學實踐與案例分析
案例一
問題:在防疫檢疫過程中,已知5只兔子中有1只患有某種疾病,需要通過化驗血液來確定患病的動物。血液化驗結果呈陽性即為患病,呈陰性即沒患病,下面是兩種化驗方法。
方案甲:逐個化驗,直到能確定患病兔子為止。
方案乙:先任取3只,將它們的血液混在一起化驗,若呈陽性則表明患病動物為3只中的1只,然后再逐個化驗,直到能確定患病兔子為止。若結果呈陽性,則在另外兩只中任取1只化驗。
(1)求依方案甲所需化驗次數不少于依方案乙所需化驗次數的概率。
(2)ξ表示依方案乙所需化驗次數。求ξ的期望。
[教師引導]方案甲所需化驗次數可能取值為1、2、3、4,方案乙的可能次數為2、3,故直接考慮,情況較多,不妨研究甲方案次數少于乙方案次數這一對立情況。
若記方案乙所需的化驗次數為Di(i=2、3)i=3表示從5只任選3只后,第2、3次化驗均得陰性,其實只考慮第2次檢驗結果為陽性,故。
解:記C1、C2分別表示依方案甲化驗1次、2次;D2、D3分別表示依案乙所需化驗次數為2次、3次;C表示依案甲的化驗次數不少于方案乙所需化驗次數,并且C2與D3獨立。
(1)
(2)ξ的可能取值為2、3
本例作為高中數學應用問題經典,聯系生物檢疫實際,讓學生深入研究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情況和概率值。要考慮明白,必須將整個檢疫過程形成模型,將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通盤考慮,并選擇簡潔解法。既要有數學思維的慎密,又要有處理實際問題的建模能力。
案例二:學習“分期付款”問題的研究性課題。
對大多數顧客而言,一次性支付大額售價的物品時困難大,另一方面商鋪也不斷改進促銷方式,方便顧客。對它的探究會引起同學們非常高的興趣。應突出以探索發現為主,點拔介紹為輔之方略。
第一階段:學生研讀教材方案表,明確毎一付款方案的次數方式。
第二階段:指導同學們研究方案(二)即分6次付清,購買后第2個月第一次付款,再過2個月第2次支付……購買后12個月第6次付款,月利率為0.8%,毎月利息按復利計算。
先讓學生試做,不必指出對錯,只需大家研判兩種方式對誰有利。結果可知均不符合買賣公平原則。
此時,教師指出分期付款的條件,將原題問題分解:
(1)從商品出售到貨款全部付清時增值多少?
(2)各期付款額到貨款全部付清時分別增值到多少?
(3)利用出售時的有關流程規定列出方程,最后:由學生分組交流,選擇最優方案得出一般結論。
利用這種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方案來學習數學應用的問題,效果倍佳。
3 對高中數學應用問題的教學建議
在數學應用問題的教學和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中,應重視介紹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
一般情況下,數學知識的產生不外乎實際的需要和數學內部的需要,高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大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許多的數學知識都有具體直接的應用,如高二運用不等式的性質計算最值、線性規劃、高三的概率統計等。應該讓學生充分實踐和體驗這些知識是如何使用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語言可以清楚、簡潔、準確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現象,讓學生養成樂意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習慣,既可以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也可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4 結語
應用是數學發端的源動力,也是數學教學的落腳點。身為高中數學教師,只要在應用理念指引下,踐行生活化行為,并通過科學有效手段,將高中數學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就一定能和學生一道收獲數學學習的甜美果實。
參考文獻
[1] 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范建中.微格教學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高春霞,王培光,婁建忠.關于工科數學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