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婷婷
摘 要:以基于小學數學課改下的生本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對生本教學理念進行了闡述分析,并針對生本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提升全體學生的參與度,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學到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改;生本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發展,很多教育工作者對課堂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改進越來越重視,小學數學作為小學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未來學習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針對基于小學數學課改下的生本課堂教學很有必要,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生本教學理念的認知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都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一般以教學理念為主導,在教學理念大方向不變的情況下然后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所謂教學理念,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教學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上面不厭其煩地講授知識,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講,學生在課堂上不需要做其他事情,就像機器一樣,任由教師將知識機械地填塞進去,另一種就是今天主要講的“生本課堂教學”,所謂生本課堂教學就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重點向學生偏移,重點不在于教師教,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學,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旁引導為主,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幫助與指導,由學生自己去發現知識的奧秘。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需要做的不僅僅是能夠教會學生多少知識,在此基礎之上還要引領學生找到知識的源頭。因此教師需要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由被動學轉化為主動研究,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消化知識,將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實用技能。這也是生本課堂教學的最終教學理念與目的。
二、生本課堂教學方法分析
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來
生本課堂教學第一步,就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利用自己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過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針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選取,一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與教師建立起良性的互動;二是選取的教學內容一開始不宜過難,否則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甲有10顆糖果,甲比乙多了十分之一,請問乙有多少顆糖果?有的學生直接把“多”和“少”理解成了“加減法”式的多和少,直接進行加減運算。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沒有一味地去一遍遍靠講述去糾正問題的概念與意義,而是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利用“分糖果”小游戲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式,并鼓勵學生親自參與進來,對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分析,從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分數中“多”和“少”的定義,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分析,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學到的新知識也記得更加牢固。
2.提升全體學生的參與度,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學到知識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指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僅限于優秀學生。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發現,有的教師在開展生本教學時,在讓學生討論時,基本只有學習優秀的學生在討論,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由于基礎差,很難參與到討論中,使得生本教學變成了以優秀學生為本的教學。另一方面,有的學生內向、羞澀、不自信,也是很難參與到實際討論中的重要原因。如何提升全體學生的參與度,做到以每一位學生為本,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學到知識,是生本課堂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圖形的運動》這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具體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仍有一定的欠缺,在尋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并進行一定的旋轉平移時,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為激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體現,教師采取分組討論形式,讓學生積極討論生活中遇到過哪些圖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在平移旋轉之后會有哪些視覺上的變化。在具體分組過程中,為促使學生都能夠切實參與其中,教師先選擇自由分組模式,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合適的人進行討論,這樣學生面對關系好的人就能夠積極大膽起來,全身心地參與到討論中去,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做了適當的調整,由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組合在一起,性格熱情與性格內向的同學組合在一起,做到優勢互補,教師在旁多多鼓勵他們進行合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從而使得課堂討論氣氛更加活躍融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享受自己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習樂趣。在教師適時的輔助指導鼓勵下學生經過充分討論交流,結合數學書上的知識,對圖形的認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很快就舉出了很多生活中的圖形例子,例如蝴蝶、三葉草、蜜蜂等,從而使得新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記得也更加穩固牢靠。
綜上所述,新課改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積極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依照生本課堂教學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教師在旁施以引導,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原伯.關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教學的探討[J].教育,2017(4):50.
[2]李大偉.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構建生本課堂[J].學周刊,2015(3):124.
編輯 姚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