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濤
摘 要: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有必要恰當而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立足多年的教學實踐,從“課堂導入”“知識講解”“課后作業”三個方面入手,就基于信息技術開展的初中化學有效教學進行了詳細闡述與探討。
關鍵詞:初中化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
大量的教育實踐已證明,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恰當運用存在著諸多突出優勢,以下筆者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就基于信息技術開展的初中化學有效教學進行初步分析與探討。
一、借助信息技術,做好化學課堂導入
良好的課堂導入是集中學生注意力、促使他們踴躍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我們初中化學教師要想方設法做好課堂導入工作,力求能在上課一開始就牢牢抓住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借助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能有效地將學生分散在課外活動上的注意力盡快“牽引”到課堂學習上來。
如,在教學“石墨”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就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呈現了一個個反映真實生活場景的簡短視頻:長時間未用的鐵鎖生銹不堪,更談不上打開了,這時往鎖芯中加入適量的石墨粉末,便可以輕松打開;冰箱中存放有不同的食物,味道雜亂,往其中放置一段時間的活性炭包,味道便會好很多……在觀看完視頻之后,學生也都感到很好奇,他們紛紛詢問筆者:“為什么加點黑乎乎的石墨就能打開不好用的鐵鎖了呢?”“為什么放一個炭包就能改善冰箱中的味道呢?”趁勢,筆者講道:“石墨有著自己獨特的物理性質,今天我們就來重點學習相關知識,相信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大家能輕松解決觀看視頻過程中所產生的疑惑……”聽到筆者這么說,學生立馬端正了坐姿,聚精會神地聽講起來,這從他們一個個豎著耳朵認真聽講的專注模樣中便能看出。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初中化學教師恰當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導入既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又能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化學知識點的學習中來,而這顯然為他們顯著提升化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及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借助信息技術,深化化學知識講解
相較于小學生,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獲得了較大程度的發展,但仍尚未真正發展成熟,這就導致他們在面對較難的知識點時顯得尤為吃力,實際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如何有效改善這一不利教學現狀呢?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失為一個有效的突破口。
信息技術同時具備信息含量豐富、呈現方式直觀生動的特點,能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聽覺感官沖擊,也正因為如此,恰當使用能幫助他們輕松突破學習難點。以“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這節知識為例,其中教學難點之一是幫助學生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并以此為基礎促使他們形成端正的環境保護價值觀念。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采取言語強調的方式,學生卻很難真正意義上理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以及為什么要使用清潔能源,這就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容樂觀。但是,借助信息技術,初中化學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呈現大量人類使用化石燃燒對環境造成損害的真實圖片,當學生接觸到一張張觸目驚心的圖片時,他們的內心會深受觸動,這時,無須教師多言,他們便能自然而然地理解化石燃料的使用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所產生的影響,也能發自內心地樹立“使用清潔能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觀念。自此我們不難看出,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深化學生對所學化學知識點的理解與感悟,而這恰恰正是教師單純語言教學所不能比擬的。
三、借助信息技術,布置化學課后作業
傳統模式下,初中化學作業多為學生自己一人完成,即使遇到了不理解或者不懂的地方也難以詢問他人,長此以往,學生便很難維持高漲的課后作業完成熱情。基于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信息技術布置課后作業,學生反響異常良好。如,在學習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關內容之后,筆者便為學生布置了部分練習題作為作業,并鼓勵學生將自己做作業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或者產生的疑問通過QQ或者微信等方式在線詢問其他同學或者教師。這樣一來,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即使在課后也能像課上一樣共同學習。像有的學生不理解“為什么一氧化碳有劇毒”,通過在線求助的方式,他很快便得到了其他同學的幫助:“一氧化碳吸進肺里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不能很好地跟氧氣結合,吸入較多的一氧化碳的話,人體就會因為缺少氧氣而死亡。”而在得到回復后,該名學生恍然大悟,并積極參與到了完成化學作業的活動中。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借助信息技術,學生的化學課后作業形式變得更為豐富,他們的實際化學學習效果也得以顯著提升。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初中化學教師有必要恰當而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這既是順應社會化發展趨勢的必然之舉,更是優化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化學學習質量的必然之舉。
參考文獻:
[1]吳小毅.談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周刊,2017(7).
[2]楊傳宇.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化學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0(7).
編輯 溫雪蓮